交汇点讯 未来20年,如何培养更加适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如何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业创新潜能?今天(9月20日)上午,硅湖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硅湖学院”)创业型人才培养战略发布会在昆山举行。
硅湖学院是省内创办最早的民办高校之一,也是苏州历史上第一所民办高校。会上,据该校相关负责人介绍,硅湖学院在培养创业型人才方面已经形成了“一体两翼”完整的思路。所谓“一体”是指培养创业型人才的目标,“两翼”则是“立德树人”和“产学一体”。学校通过思政课5G体验式教学、实行准军事化培养提高立德树人的效果,通过拓展与知名企业的深度合作、搭建产教平台、深入进行教学改革推行完全学分制推进产学一体发展。
对于许多高校来说,“培养双创人才”是一个新课题,但是对于这所成立于1998年的民办高校来说却是一个老目标。20多年前,在中国创新创业教育还处于启蒙期的时候,硅湖学院就先行先试,提出了“培养产学研结合的创业型人才”的办学目标。
20年来,硅湖学院在“培养创业型人才”方面不断进行探索。为了培养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学校尤其重视加强学生对世界前沿科技的了解。在21世纪初,计算机尚未普及的时候,硅湖学院就特别加强计算机为主的基础教学特色。2009年,由该校创办人梁顺才博士设计、创办的“东南东”文化创意园更是为学生创业创新搭建了重要平台。园区内设有儿童创意体验、文化演艺、餐厅茶艺、咖啡休闲、摄影摄像、虚拟演播、电商创业等多业态区域,学生得以在真实的商业场景中进行创业实践,积累创业经验。
20年后的今天,“培养创业型人才”的目标则被赋予了更多的时代内涵。“硅湖学院的第二个20年,还是要紧贴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一手抓‘创意’,一手抓‘创业’,既要让每个学生都了解学习人工智能等科技前沿知识,还要通过高度的模拟实践,教会学生如何‘创业’。”梁顺才博士告诉记者。
为鼓励和支持学生创业,2018年该校成立了专门的产教融合平台,不仅对外提供投资和创业孵化服务,还优先对在校学生和已毕业校友提供创业服务,成为学生创业的坚强支撑。此外,学校还与长江汽车、通力电梯、清陶能源、维信诺科技、京东物流等百余家知名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校企共同开发课程,合作授课和技能培训指导,合作共建“产学研”一体实验实训室并建立校外实习基地。
目前,硅湖学院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人工智能、市场营销、思修体验、军人素养四门“硅湖烙印课”,使学生了解最新的科技发展形势、人工智能技术、市场营销知识、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军人素养,为学生创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为了更好地培养创业型人才,硅湖学院还在完全学分制、思政课教学改革、准军事化培养等方面进行了特色化尝试。
值得一提的是,在试行半年后,今年9月,硅湖学院正式启动完全学分制。这在国内高职院校还是首例。为了使学生拥有更多的学习自主权和选择权,从大一入学开始,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发展规划选择课程和授课教师。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但是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模式枯燥无味,学生厌学。硅湖学院以“感动度”为中心,用“5G”(即感性、感动、感悟、感恩、感奋)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构,强化学生的课程体验,使思政课变得有思想、有温度,在许多学校备受冷落的思政课在硅湖成为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也就顺利达到了目标。2017年,《“5G体验式课堂——高校思政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创新实践”》项目荣获江苏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与大多数学校相比,硅湖学院的准军事化培养特色鲜明。该校成立学员旅、自建教师队伍、将军事训练融入学生日常生活、形成完整的理论课程体系,对学生实行系统性的准军事化培养,把军事训练贯穿在校学习的始终,有利于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和意志品格的形成。
经过二十年发展,硅湖学院已经成长为一座以工科学科为主,多学科全面发展的高等院校。在创业创新精神的鼓舞下,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创新创业类项目,近年来获批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60余项。
据悉,目前硅湖学院已累计培养出3万多名创业创新型人才,他们活跃在建筑、投资管理、广告设计、外贸、物流、汽车装饰、教育等领域。其中超过50%在苏州地区就业,成为促进苏州及昆山地区经济发展、创新转型的一支重要力量。
交汇点记者 顾婷
交汇点通讯员 尚艳
编辑: 潘朝晖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