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10月20日, 由中国民办教育协会、江苏省民办教育协会主办的儿童发展教育高峰论坛在昆山硅湖职业技术学院拉开帷幕,来自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的协会组织、设有学前教育专业的职业院校、幼儿园约200余人齐聚一堂,为学前教育水平的提升建言献策,共商教育发展大计。
“学前教育是孩子人生第一阶段的教育,对孩子有着深远的影响。”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会长王佐书,因此,幼儿园、高等师范学校等单位要要遵循教育规律,探索学前教育发展的正确方向,不断提高学前教育水平,打造高质量的教育体系。
开幕式上,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中国数字图书馆向中国民办教育协会捐赠了100个学前教育数字图书馆,用于定向支持江苏省学前教育事业。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图书馆已经不能满足社会信息需求。在此背景下,中国数字图书馆应运而生,依托中国国家图书馆的宏富馆藏资源,借助遍布全国的知识组织与服务网络,利用技术和运营方面的领先优势,为各类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政府机关、公众提供专业、系统、主动的技术支持和数字内容服务。”中国数字图书馆副总裁刘小青介绍,中国学前教育数字图书馆是中国数字图书馆的学前教育分馆,收录教案、课件、课程视频等重要资料,为学前教育工作者、学龄前儿童及其家长搭建起一个高质量数字图书阅读和教学信息的学习、交流和展示服务的平台,推动学前教育信息化。
当天下午,儿童发展教育高峰论坛精彩开讲,硅湖职业技术学院儿童发展学院院长顾定红、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教育学院副院长李向玲、沈阳师范大学附属学校校长刘闺立等专家围绕如何精准推动提高教育质量这一前沿问题,提出众多极具启发性的创新做法和先进经验,引发强烈反响和讨论。
幼师是学前教育的主体,如何增强师资力量,培养优质教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之一。在硅湖职业技术学院儿童发展学院院长顾定红看来,对学生品德和个性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育人先育心,树人先树德,立人先立德。立德树人是学校的首要原则,通过对学生施行准军事化管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道德素养。同时采用涟漪式的培养模式,设置个性化课程,推动学生个性的发展。”顾定红说。
而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教育学院副院长李向玲则向参会嘉宾介绍了学院“双师共育”的教学模式。“推行专业导师与职业导师共同授课,在专业理论知识学习与职业技能操作两方面进行双向引领,以此强化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与幼儿园所需的幼师标准做到‘无缝对接’。”
教学是手段,课程是基础。除了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内容和课时安排也同样重要。“目前,写字不规范、注意力无法长时间集中、阅读能力弱等问题层出不穷,直接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沈阳师范大学附属学校校长刘闺立认为,教育具有连续性,因此问题的解决要从基础教育着手,改变当前的课程设置。
为此,学校以教育规律和学生心理特点为依据,对小学教育的课程进行全面改革——在教学初期,增加语文课时数量并逐步递减;减少数学课时数量并逐步增加;增设象棋、音乐、美术等特色课程,提高学生思维、创造能力,让孩子全面发展……首批经历6年的课程改革的6年级学生各科成绩已与9年级学生接近持平,学生的阅读思考能力明显增强,各类特长学习取得初步成效。
同时,教育要适应当前时代的发展,推陈出新,让孩子在新的教育模式得到健康的成长。西安交通大学阳光幼儿园园长高小荣认为,学前教育不是“工作”,而是“农业”,需要用心浇灌,将教育渗透在生活的各方面,潜移默化地对孩子进行有益影响。“幼儿园推行“混龄教育”,打造“社会化”课堂,培养孩子沟通交流的能力,并以此为基础,打造差异化课程帮助孩子形成影响正确的思想和习惯。
此外,参会人员还走进硅湖学院,对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示范教学进行了参观。据悉,硅湖学院儿童发展学院一直坚持“校‘园’对接,共建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学校与幼儿园无缝对接。学校还与国内知名的三甲儿童专科医院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在教学、实训、实践上展开深入合作,培养出一批既具有全面的学前教育专业知识,又兼具一定的儿童临床医疗保健知识技能的特色幼教人才,形成了鲜明的特色,深受市场欢迎。同时,学校积极拓展国际合作办学途径,与韩国中央大学,德性女子大学等国外知名大学开展对口合作,为学生提供2+1(3+1)国外对口交流学习机会,大大提升了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国际视野。
交汇点记者 宗志鹏
编辑: 潘朝晖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