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今天(9月8日),“苏州古城—姑苏院落”联合设计教学营在苏州市规划展示馆开营。这是苏州首次通过政府部门、高校和企业共同参与探索的产学研互动合作,谋划推进古城的保护、利用及发展,苏州大学、苏州科技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温州肯恩大学四所高校一同,研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城市更新的多层次目标下进行新空间类型与设计教学。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本期教学基地为古城32号街坊内的富郎中巷30、34号传统民居,宅院为建国后到80年代建筑。联合设计依据《苏州古城31、32号街坊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要求以苏州传统民居与现代化设计手法相融合的方式,体现城市的历史延续性、体现城市传统文化的积累、体现井然有序的城市新陈代谢过程,同时尊重古城街区的肌理和尺度,满足现代生活需求,保证良好的舒适度。
姑苏区作为全国唯一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示范区”,是世人看苏州、读苏州、品苏州的重要窗口,更是苏州的根脉所系、精华所在。
长期以来,苏州通过对古城保护新问题的针对性和匹配性研究,编制实施“一城、二线、三片”历史城区相关规划,精心打造古城保护更新项目等,来加强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和延续各历史地段传统风貌特色、传统记忆。本次高校联合设计教学营旨在通过引入学院专业力量,以产学研协同方式,对古城保护和历史建筑活化利用进行新一轮探索和尝试,鼓励更多社会资源参与到古城保护工作之中。
苏州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姑苏)分局副局长何文尧说,将古城的资源更充分地“用起来”,让优质的资源尽快地“火起来”,既原汁原味保存古城文化肌理,又展现出现代文明的新内涵,是资规部门对保护利用苏州古城的责任与担当。
“这是第一次接触老城区的项目,在前期分析的时候我们更深入地感受苏州特有的文化内涵以及风土人情,并且这次项目联合了多个高校的建筑系师生,给了我们一个互相学习交流的机会,相信在这个教学营我将会收获很多。” 参加教学营开幕式的陈同学说。
据悉,本次教学营的优秀设计成果将进行编辑出版,并根据实际情况考虑落地实施。
交汇点记者 范昕怡
编辑: 陈雨薇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