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无锡
交汇点讯 3月2日,无锡市举行涉疫个人数据销毁仪式,依照有关法律法规,首批10亿条、总量达1.7T的涉疫个人数据成功销毁。据悉,这是省内首次开展涉疫个人数据销毁工作。
数据要素是数字经济深化发展的核心引擎。抗疫三年来,各地不断创新数字防疫战法,推动疫情数据共享、开放利用,为保障疫情防控顺利进行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
2020年,无锡基于疫情防控需要,在省内率先上线“数字防疫”服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挥数据在科学决策、精准施策中的作用,为疫情防控工作顺利进行提供了大数据支撑。在此过程中,相关部门采取有效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依法依规保障个人信息安全,未发生任何数据泄露事件。
记者从无锡城市大数据中心获悉,无锡“数字防疫”上线三年来,研发上线了包括疫查通、门铃码、进口冷链食品申报追溯系统、货运通行证等三大类40多项应用,同时基于“最小够用”原则,共搜集了10亿条个人数据,主要用于核酸筛查、流调溯源、外防输入性疫情、重点人群核酸检测等领域,其中部分涉及家庭住址、出行方式、行程轨迹等个人隐私。随着国家新冠病毒感染防控政策措施优化调整,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有关规定,无锡“数字防疫”相关应用功成身退、陆续下线,所涉个人数据也随之销毁。
据了解,首批销毁的涉疫数据此前主要集中存放在政务云平台,总存储量达到1.7T。有关方面通过集中销毁数据存储介质的方式,对相关数据进行了彻底销毁,确保数据无法还原。数据销毁全过程邀请了第三方审计和公证处参与监督。
“此次无锡依法依规销毁涉疫个人数据,体现了依法执政理念,保护了公民隐私,防止了数据泄露,同时节约了存储空间,进一步提高了公共数据存储效率。”无锡市大数据管理局副局长颜春水介绍,通过数据彻底销毁,减少了数据泄露的可能性,将有效防止公民个人信息被盗用或滥用。下一步,城市大数据中心将进一步强化涉疫数据销毁工作责任,使用专业数据销毁软件来清除云端或服务器硬盘上的数据,确保数据彻底销毁、无法恢复,同时加强数据分类分级管理,以及数据安全风险评估、监测预警、数据安全审查等制度建设,在充分利用数据快速应对疫情等类似突发事件的同时,全力保护公民个人隐私。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马薇
编辑: 魏琳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