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开展新时代运河文化研究,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文化,让大运河再现时代魅力。20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常州分院在常州工学院揭牌成立。当天,近两百位来自全国的专家学者还围绕大运河文化专题进行了学术研讨和交流。
大运河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不仅是古代中国连接南北的水路大动脉,更是一条流动的文化之河,凝结了中华先人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中国智慧,承载着丰富而厚重的非遗资源。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是党中央从全局和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
今年4月,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正式成立,这是江苏为策应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战略而重点打造的省级重点高端智库。作为与大运河同生共长的城市,常州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具有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现实发展条件,围绕大运河文化研究,常州已经相继成立了数十家地方性文化研究院所及学会。
大运河是常州的徽章,也是常州一张珍贵的世界名片。常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陈涛在致辞中表示,希望常州分院以塑造常州运河标识为工作理念,以打造常州运河智库为工作方向,加强开放性共建、个性化思考与应用性研究,在大运河常州段的第一性、唯一性、独特性上花心思、下功夫,围绕江南文化、吴越文化、工商文化、名人文化、红色文化等要素开展文献资料整理、历史遗产挖掘、文化品牌宣传等基础性工作,同时围绕大运河下一步重点工作、重要工程、关键节点,提供具有指导性和操作性的应用成果,并积极推进和实现成果转化,为高质量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提供“常州版本”和“常州智慧”。
常州分院是继苏州、扬州、淮安、徐州四家分院成立之后的第五家分院。作为一个集研究、转化、推广和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开放型研究基地和产学研协同平台,集聚了高校、机构和社会各界资源,目前设有大运河历史文献、江南文化、常州名人文化、大运河工业遗存及产业发展、常州红色文化、大运河文化创意设计、大运河生态文明与水治理等7个研究分中心。
据常州分院院长、常州工学院党委书记曹雨平介绍,研究院下一步将围绕常州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发展的目标,主动对接中央、省委重大决策部署,整理挖掘大运河特别是常州段的丰富内涵与精神气质,为常州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和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智力支撑,把研究院建设成为特色鲜明、成果丰硕、影响广泛的高水平新型智库。
交汇点记者 唐颖
通讯员 王萍霞 曹鸣谦
编辑: 唐颖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