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抢抓农时,防疫春耕两不误。2月22日起,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车辆工程学院联合校企合作企业,牵头组建“农机具技术保障服务团队”,全天候在线开展农机具维护保养、规范操作等技术指导,无偿为农民朋友服务,充分发挥农机主力军作用,确保疫情防控、春耕备耕两不误。
校企联手,组建智囊团队
据了解,该“农机具技术保障服务团队”有16名成员。其中,王胜山、闫军朝、李洪昌、高芳、杨宏图、张成龙等是常州机电学院学院车辆工程学院农机专业的教师,这些“王牌教师”扎根行业几十年,无论理论还是实践都是一把好手。此外,学校联合了久保田农业机械(苏州)有限公司、江苏常发农业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常发农业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等国内外龙头企业,把“全国技术能手”韩永江、“江苏省技术能手”梁双翔、孔晨飞、周立雄等农机维修行业的尖兵也拉入智囊“团”,共同开展此次技术服务。
“团队”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江苏省农业农村厅下发的《关于坚持防疫保供两手抓,迅速开展春耕备耕工作的通知》要求,结合江苏省春季农业生产实际需要,线上把脉问诊,计划为江苏苏南乃至全国农民无偿服务到农耕结束。
线上平台,解决难点堵点
“团队”通过在线视频会议,分析了苏南片区春季农业生产所需农机具的种类特点和技术现状,编制了《苏南片区春季农业生产农机具技术维护指导大纲》,为农机具维修提供基本遵循。
农机专业教师充分利用自主开发的“农机教育培训三维仿真互动平台”及企业区域服务网络,在线“会诊”农民朋友反映的农机具疑难杂症,并通过该平台全方位、全透明、可视化地将农机具复杂的内部结构多角度、全过程地进行展示,结合农机教师条理清晰的讲解,大大缩短了农机具的技术服务时间,有效提高了农机具技术服务质量。3月1日中午,网络平台收到来自常州市金坛区一位农机手陈师傅的“求救信号”,“有一台东风1004拖拉机带旋耕机工作过程中,突然发生三点悬挂提升后迅速下降,再也不能提升故障。”平台第一时间将问题反馈给技术团队,团队成员王胜山、周立雄老师立刻展开“云抢修”。他们通过视频连线陈师傅,仔细进行故障分析,对分配器(组合控制阀)、下降速度调节阀、油缸安全阀、油缸等逐一排查,查出了“病灶”——油缸活塞密封不良。根据经验,专家判断故障是由于长时间未更换液压油导致的,“液压油变质且含金属屑较多,密封圈就会损坏。经过拆检活塞密封圈,果然发现活塞密封圈已破碎损坏了。”周立雄联系了企业当地的维修服务网点,并将相关配件及时送到了陈师傅的田间地头。本次抢修仅用了50分钟,比平时节省了约一半的时间。
勇担责任,收获“五星好评”
自农机具技术服务活动开展以来,该团队先后完成了技术服务工作110余次,帮助60余家合作社、家庭农场解决了春耕备耕农业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农机技术难题,有效打通了农机下田作业的堵点,打牢了农业农机基础。农民朋友纷纷在网络平台为团队的服务送上“五星好评”。
“解决田间地头的这些实际问题,是对学校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的‘练兵’和‘大考’,学校农机专业在特殊时期和特殊环境下的教育培训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同时也探索了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实践途径。”常州机电学院车辆工程学院副院长吴海东介绍,学校的农业机械应用技术专业是国家重点专业,专业实力雄厚。多年来,与国内外农机行业龙头企业在订单培养、技术服务等方面合作紧密。
交汇点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从学校订单班走出来的农机维修、销售与服务人才,已经在相关企业“开花结果”,成为服务三农的行家。此次团队中的两名“省技术能手”——孔晨飞、周立雄,都是学校农业装备应用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孔晨飞是2009级学校与江苏常发农业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办学的第一届常发班毕业生,毕业后在常发厂一直从事售后服务和培训工作。周立雄是2011级学校与常州东风农机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办学的第一届东风班毕业生,毕业后在东风农机厂从事拖拉机装配工作,2015年调到东风农机售后服务部从事产品售后服务和培训工作。他们都是学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典型代表。
通讯员 陈翼
编辑: 唐颖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