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足不出户,环游世界。“没上课前听说《美学概论》是个理论课程?枯燥?乏味?上完常教授的美学课,真香……”新冠肺炎疫情之下,江苏理工学院人文学院老师们纷纷响应号召、各显神通,通过腾讯课堂、腾讯会议、钉钉等软件线上教学。常如瑜教授紧跟时代,在年轻人喜爱的潮流的B站(哔哩哔哩)化身“人气主播”,每次上课都弹幕如潮,被观众疯狂“打call”,跻身江理工网课人气榜第一名。
有学生这样形容常教授的《美学概论》在线课堂:仿佛是一场横贯中西的跨时空旅行。不仅能看到史前的原始岩画,也能看到近现代油画;能“走访”北京天坛,也能“参观”巴黎圣母院;能领略西方美学思想的理性与自由,也能细品东方古典文学的大气与温婉;能“观赏”花鸟虫鱼,“闻到”墨香,也能“品尝”万千美食,除了静态的图片,还有题材多样的视频,带你走进“审美”的艺术殿堂。除了规定学习本课程的班级外,其他年级、其他专业的学生也慕名而来,纷纷加入常如瑜的直播进行学习、讨论,扩大了教学受众范围。课程直播期间,不断有同学向主播投喂“辣条”等小礼物表示喜爱之情。
除了传授美学的基本知识,常如瑜更注重在实践中培育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素养,通过对大量文学艺术例证的评析,逐步培养学生鉴赏、分析、辨别文学艺术作品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品位,培养学生对美学的兴趣。不管你是喜欢原版《维纳斯的诞生》、《蒙娜丽莎》、《戴珍珠耳环的少女》?还是苏珊女士《如果世界是猫的》系列作品改编,在常教授的课堂上,都可以表达己见。常如瑜表示,审美往往没有固定的答案或统一的标准,只有参考答案或参考标准,学生对同一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可以是多种多样的,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保持质疑的精神。
为什么选择B站?常如瑜说,从学生兴趣出发,B站是目前广受学生欢迎的一种网络资源获取方式,适合师生进行即时互动,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B站的互动具有“匿名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学生同教师进行互动时的心理压力,现在这种授课是开放式的,受众广、影响大,有时候,对课程感兴趣的“路人”的参与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师生互动、激发授课灵感。如果对课程感兴趣,师生都可在B站上找到同一类型的课程或参考资料。
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常主播积累了不少“授课心得”。对这种灵活新颖却具有挑战性的授课方式越来越得心应手。在这里,教室的墙壁被打破了——教学空间得到无限延展。在线授课打破了课堂的界限,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教师可以在网络平台上跟其他高校的同行或学生进行交流,最大范围地实现“同行互助”。他说,B站的弹幕构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也给师生带来自由的互动空间。学生们通过发弹幕畅所欲言,实时滚动可以在不影响教师授课的情况下及时看到学生的留言,并作出回应。此外,同学之间也经常就话题开启battle模式,各抒己见,积极互动,热情高涨。
常教授总结道,与真实课堂相比,网络在线授课需要强大的心理建设。面对电脑“自言自语”时,教师要把封闭的授课空间想象成座无虚席的教室,用强大的“心理建设”来抵御授课时的“孤独感”。同时,还需要教师学会通过网络互动来把握学生上课过程中的心理变化,时刻关注学生的反馈,把握自己的教学节奏,适当加快或减缓教学节奏,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同步。
交汇点记者 唐颖
通讯员 李梦琦、李晓曼
编辑: 唐颖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