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常州
交汇点讯 常州经开区成立以来,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2020年,经开区制定出台“教育强区”三年行动计划,力争到2022年,教育处于全市领先水平,全面形成“创新、开放、优质、特色”的教育新生态,让“常有优学”名片,在经开不断打响擦亮。
家门口的好学校多了
沿着运河公园往南走,来到丁堰街道劳动东路北侧,戚区道路六西侧,可以看到一座砖红色的建筑:三层高,整体呈U型,银色的波浪形门头充满设计感——这是经开区新建的宛沿河幼儿园。幼儿园建筑面积约6000平方米,包含一栋3层教学综合楼、门卫、室外道路、绿化等。
该项目于去年4月开工,目前,围墙基础施工、市政工程回土、窗扇安装、门卫基础建设均已完成,雨污水管道、供电管道正在施工,预计于2022年秋学期招生投运。完成后,共有12个班以及一个活动教室,可提供360个学位。
家门口的好学校越来越多了。去年,经开区16个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大明幼儿园、芙蓉初中改扩建、新安小学改扩建等项目竣工投运。2022年,经开区将教育强区工程纳入年度十大为民办实事项目。计划建成横林新建初中、遥观新建幼儿园等7所学校,增加学位4410个,新增常州市“新优质学校”4所,市优质幼儿园1所,每一所学校都“美”得有特点、“优”得有亮点。
集团化办学提升质量
近年来,经开区加快学校建设,启用新建、改扩建学校项目,提供更多义务教育学位,扩大办学规模,教育硬件设施提升的同时,还以集团化办学为抓手,进一步加快优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常州市戚墅堰东方小学教育集团(下称东小教育集团)由常州市戚墅堰东方小学、常州市丁堰小学、常州市戚墅堰实验小学组成,为一体化、紧密型集团。在核心校的引领下,集团运用综合融通的新思维,以成事成人为管理价值追求,利用差异资源,形成互动机制。
“集团化办学让丁小逢到了重塑蜕变的良好机遇。”丁堰小学执行校长刘芙华表示,近年来,各级调研、督导,领导、专家都深刻感受到学校的生长之势,办学定位的提升、价值体系的重建、课程体系的重塑、集团化管理的互通共融等让百年丁小再次焕发生长的活力。
为了进一步打通各学校、各部门、各学科的联系,东小教育集团成立了“一个中心,五个指导小组”,“一个中心”即集团管理指导中心,“五个指导小组”分别为学科教学指导小组、教育科研指导小组、学生工作指导小组、教师培训指导小组、后勤服务指导小组。集团研究指导小组责任人的职责清晰,与成员学校的相关责任人的分工明确,形成了更大范围的稳定的“责任人”与“合作者”的关系,集团范围内形成了形式更加丰富的责任人团队圈,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立体交融”的集团管理模式。
今年1月,经开区还和苏州光华教育集团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将新建的1所小学、1所中学、2所幼儿园委托给苏州光华教育集团管理,进一步推进教育跨区域合作,提升教育教学品质。
特色课程优化美育生态
日前,教育部公布了2021年度全国足球特色幼儿园名单,常州经开区青洋幼儿园被评为全国足球特色幼儿园。目前,常州经开区已有全国足球特色学校12所,全国足球特色幼儿园2所。自2020年经开区启动“教育强区”建设以来,各校、园积极思考、主动发展。青洋幼儿园以“课程游戏化”为引领,以市级规划课题《幼儿园足球运动游戏化教学研究》为抓手,立足幼儿多元发展、享受运动、健康发展,形成足球项目特色,多次在市、区级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课后服务第一周,经开区各中小学“花式”出招,开启高品质多元育人模式。“推呀拉呀转又转……”一句清亮的童声演唱的经典锡剧《双推磨》选段,从宋剑湖小学的锡韵唱社中传出。课后服务的课堂中,宋剑湖小学邀请了武进锡剧团演员丁霄淋和谢志刚走进校园,和孩子们相约。农民画家王玉伦也应邀走进课堂,教授国画,传播传统文化,提升学生艺术修养。
未来,经开区将进一步加强社校联动、家校联合、校校联手,协同共建、合力共育,让课后服务多点开花、全面提质,让经开学子个性发展、全方位受益。
通讯员 常景轩
编辑: 蔡炜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