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常州
交汇点讯 10月21日下午,宝菱重工举行高技能人才学历提升表彰暨产改工作推进会,表彰谢滨等18名学历提升的高技能人才,总结技能人才培养工作,部署推进下一步产改工作。常州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刘卫国出席并讲话。常州宝菱重工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国敏,江苏理工学院校长、党委副书记崔景贵致辞,宝菱重工党委书记朱晓东主持会议。宝菱重工工会主席朱国庆介绍下一阶段产改重点工作安排。
会上,刘卫国就进一步加强产改工作提出三点要求。
一是要总结提炼,力争形成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宝菱经验”。宝菱重工是省级产改试点单位。近年来,公司坚持党建引领,党政工团共同推进,成立产改专班委员会,积极推进产改走深走实。重点围绕构建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多渠道提升职工素质和专业技能、推行新型学徒制等方面大胆探索、先行先试。特别是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创新“课堂+车间”“理论+实训”“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组建“双师型”教师精英队伍,成立“张永洁技能大师工作室校园工作站”,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有创造、有特色、有成效。要认真梳理归纳、提炼内涵内核、总结成功经验,像做实叫响“宝菱工匠”品牌一样,为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提供“宝菱经验”。
二是要示范引领,为推动常州产改扩面提质增效贡献“宝菱力量”。制造业是常州的最亮特色、最大优势、最强竞争力。持续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为常州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是全面落实“532”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宝菱重工党工组织强、产业基础好、技能人才多,示范性强、影响力大,希望宝菱重工发挥典型示范、模范带动作用,及时固化行之有效的工作措施,巩固试点成效,形成一系列针对性强、操作性强、指导性强的实践案例。
三是要勠力同心,踔厉奋发,为推进产改建设常州贡献更大力量。建设制造强市,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力量。科学家提出思路,工程师画出蓝图,技术工人让蓝图变为现实。宝菱、江理工等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高技能人才学历提升行动的成功实践,为员工搭建了学习、工作两位一体的平台。希望广大职工特别是青年职工要珍惜企业创造的条件,努力适应当今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需要,勤学苦练、深入专研、勇于创新、敢为人先,不断提高技术技能水平,走技能成才、技能强企、技能报国之路,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实施制造强国战略贡献智慧和力量。
朱国敏介绍说,多年来,宝菱重工坚持自主创新,重视高技能人才培养,并纳入公司中长期发展规划和人才培养计划,健全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创新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着力推动“宝菱制造”向“宝菱智造”转型。
构建技能人才教育体系。依托产教融合模式,广泛开展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创建技能大师工作室、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等平台,通过名师带高徒,开展技能人才精准培养。目前公司已建立1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和2个常州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通过技能竞赛、岗位练兵、技能研修、技术交流等形式,开放式培训培养高技能人才,虞可玮2021年获得省数控装调职业技能竞赛第三名,刘建军获的常州市新北区氩弧焊比赛二等奖。
拓宽技能人才发展通道。通过评聘特级技师,建立健全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制度,突破技能等级“天花板”。宝菱重工特级技师评聘试点工作方案通过省、市、区各级审核,成功入选江苏省首批特级技师评聘试点企业,具备自主开展特级技师评聘资质。
开展技能人才继续教育。加强校企合作,开展高技能人才学历提升计划。主动与江苏理工学院等高校对接,依托院校优秀教育资源,充分发挥校企双方的优势,为学员定制针对性课程开发及专业能力提升计划,鼓励员工主动参与高技能人才学历提升活动。今年,18名学员完成专业课程学习,通过毕业考试答辩,全部顺利毕业取证,其中有一半获得江苏理工学院毕业证书。目前,公司技能人才700多人,约占员工总数的60%以上;高级工以上的高技能人才近480人,约占技能人才总数的65%;大专及以上学历180余人,占比近40%。
公司将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最新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为指导,以推进新时代产业工人建设改革工作为契机,以推进落实产改各项工作为抓手,进一步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一支规模可观、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高技能人才队伍,支撑公司战略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崔景贵表示,自1984年建校以来,江苏理工学院始终坚持以职教专业师资培养培训为特色,以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为主线,扎根常州,服务全国,努力把学校建设成特色鲜明全国知名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有常州产业研究院、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常州市职业教育现代化智库等多个研究平台,持续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升级作出了积极贡献。学校充分发挥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培养、职教研究和智库服务一体化优势,积极推进校地协同、校城融合、产教融合,打造现代化专业群,促进传统专业向高端智能化发展。建校38年来,学校为全国各地各行业培养输送7万多名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和卓越职教师资。学校继续教育学院培养本、专科毕业生3万多人,为社会各领域培训学员3万多人。在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斩获金牌、被誉为技能界诺贝尔奖中国第一人的宋彪,入学江苏理工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师范专业。他的指导教练,国家级技能大师、江苏大工匠宋军民老师,十多年前就毕业于江苏理工学院。
同时,江苏理工与宝菱重工在高技能人才学历提升与培养培训等方面形成许多宝贵的合作经验。“校企导师制”的实践创新,为校企联合培养技能人才提供了新思路。全国劳模、江苏大工匠张永洁担任江苏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炎培班导师,本着引领示范、传播精神、传承技能的初心,努力把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创新精神的种子播种在全班学生心中,培养了一批专业扎实、技术过硬的专业人才。
奋进新征程、一起向未来。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断变化,为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带来新挑战、新机遇。未来的高等教育将更加关注学生能力与学校形态,如何使学生在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四个方面的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得到提高,将是高等教育教学体系升级迭代的源动力。崔景贵指出,要知行合一、同向发力,准确把握职业发展方向,树牢终身学习的意识,用遇见未来的眼光,把握正在到来的机会,努力将四个方面的内涵转化为职业生涯发展的具体实践。希望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技术革新、产业升级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合作创新,培养更多爱党报国、敬业奉献、技艺精湛、素质优良的高技能人才。
朱国庆表示,下阶段宝菱重工产改重点工作是:强化思想政治引领与劳模工匠典型引领;创新“师带徒”工作机制,推进“名师带高徒”;构建技能竞赛工作体系,打造宝菱职工职业技能竞赛品牌;“揭榜领题”“揭榜挂帅”, 赋予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新内涵;推进职工(劳模)技术创新专项集体合同,让技术工人看得见、摸得着,切身感受到发展有空间、上升有通道、待遇有保障、创新有动力。
凌倩南、谢滨两位职工分享了求学圆梦、成长成才的励志故事。常州市总工会产业工会(企工部)、产改办,江苏理工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机械工程学院负责同志,公司有关部门、党支部、分工会、团委、受表彰人员参加大会。
通讯员 常工宣 吴文龙
编辑: 范玉贤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