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吾漫道才拳石,早具江山秀几分。”秋日的马陵山,游人如织,山上,造型各异的菊花将景区装点一新,新开放的玻璃吊桥成了吸引游客争相打卡的“网红地”;山下,特色农家乐院门前早已排起了长队。来自宿迁的游客王凯说,领略完山上好风光,一定得再品尝山下的鱼头泡饭才觉过瘾。
今年以来,新沂市马陵山镇围绕景镇融合发展这一核心,加快推进“山上游览观光区、山下休闲配套区”建设,推动该镇旅游业从单一景点建设向综合目的地服务转变,让更多山上游客留在山下。
融合为力,打造幸福马陵
“老叶和病叶要及时摘除,保证每株只留2个侧芽,其余全部掐掉……”一大早,马陵山下山尚草莓采摘园内,新沂市宏大草莓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王允花正手把手地向种植户张大姐传授草莓种植技术。
自草莓采摘园筹建以来,马陵山镇瞄准景区游客,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积极发展旅游观光农业,并从草莓品种、技术、管理等方面给予种植户大力支持,帮助农民走上致富路。
“草莓下果的时候,采摘园门口总是车水马龙,到了晚上,甚至还有游客要求打着手电筒进园采摘,每天能收入好几千元。”张大姐乐呵呵地说,采摘园是依托马陵山风景区建立的旅游观光农业基地,建成后就开始种植优质草莓,虽然距离今年的挂果期还有两个月,但每天都会接到数十个要求预定采摘的电话。
“我们依托景区,将旅游观光与体验采摘有机结合,采摘园里每亩地每年能给农户带来5万元的收入。”王允花说,下一步还将继续扩展园区面积,打造立体连栋智能大棚,让农户从风景区里掘出更多金。
不仅如此,为更好地让景区带动富民,马陵山镇以富民、强村、兴镇为目标打造“幸福马陵”,坚持推进旅游和农业的深度融合,围绕“南花、北菜、东桃、西果”农业布局,不断提升品牌意识,建起了宋山农业科技示范园、南山下家庭农场、马陵山温泉康养小镇等龙头项目,逐步实现了乡村旅游常态化、消费服务个性化、产品供给精准化。
产业为韵,构建多彩马陵
“这里是园林式茶园,除了山茶树,还有各种盆景,每天都有游客前来游玩,我们还在山上建了凉亭和茶座,方便游人休息。”午后,马陵山东麓的一片茶园里暗香浮动,茶场负责人张迪海说,从春天到深秋,茶场里的商人、游客络绎不绝,他们一来茶场就会呆上两天,体验制茶过程,呼吸新鲜空气。除来自徐州、北京等地的国内客商外,还不乏外国朋友。
地处马陵山风景区,马陵山茶场发展旅游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张迪海告诉记者,茶场集茶种植、生产、营销、科研和茶文化、旅游为一体,游客能够在生产车间清楚地观看到洗茶、揉茶、晒青、包装、储藏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
茶场今年还将建设农家乐休闲区,打造“春品马陵茗香,夏赏徐庄文化,秋观乌桕竹韵,冬访农家乐园”的茶文化体验。“这将丰富马陵山旅游文化内涵,形成‘优势互补、循环相生’的发展格局,打造从种植到加工再到旅游的产业新体系。” 张迪海说。
做好“茶”文章的同时,马陵山镇今年结合“旅游强镇”的发展定位,组建招商小分队,赴上海、北京、杭州等地开展招商活动10次,洽谈企业22家;大力开展旅游产业总部经济招引工作,完成签约企业23家,注册落地总部经济企业12家。
“我们正不断加快标房建设,并将于今年年底全面建成2.54万平方米的旅游产品加工区标房。”镇长纪岩成说,未来还将加强品牌打造,创建国家级众创空间,打造绿水青山、产业兴旺的多彩马陵。
文化为魂,筑造魅力马陵
“马陵山历尽沧桑,饱经战火硝烟的洗礼,已成为人们心中的一座丰碑,它铭记着无数民族英雄的不朽功勋。”在景区宿北大战纪念碑亭前,来自新沂市高级中学的教师叶大伟感慨万分。
1946年冬,陈毅、粟裕等老一辈革命家在马陵山三仙洞内指挥的宿北大战,奏响了解放战争史上的辉煌乐章,战火中的日日夜夜,陈毅、粟裕在洞内运筹帷幄,开创了解放战争初期全歼国民党一个整编师的光辉范例。战后,陈毅司令员满怀胜利豪情挥笔题词:“敌到运河曲,聚歼夫何疑?试看峰山下,埋了戴之奇。”
如今,每逢“五四”“六一”“七一”等节日,市民们总会自发来到这里,重温陈毅诗词,缅怀革命先烈。今年“十一”,宿北大战浮雕揭幕暨红色文化教育园正式开园,为人们走进红色景区、接受革命教育提供了广阔平台。
“红色文化是旅游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着眼于提升壮大红色旅游产业,我们将旅游元素与红色文化相融合,让游客既能接受红色精神洗礼、坚定理想信仰,又能领略‘八百里马陵’的秀美风光,推动红色旅游产业的发展。”镇党委组织委员徐飞说,未来还将在这里规划红色纪念广场,建设宿北大战主题纪念雕塑、宿北大战纪念馆、廉政教育馆、红色教育培训基地、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打造苏北地区一流的红色教育基地。
“今年仅‘十一’黄金周期间,马陵山风景区门票收入就比去年全年还多。”马陵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处处长、镇党委书记徐强表示,马陵山将通过“党建+文化”,不断提升宿北大战红色文化教育广场的教育功能,增强风景区在全国的影响力;不断放大“绿水青山”的经济效益,将旅游与工业相结合,推动旅游产业园建设步伐,打造魅力马陵。
本报记者 张 涛
通讯员 孙守文
编辑: 王岩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
魅力马陵好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