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2月6日,春节假期虽已接近尾声,但在连云港海州区浦南镇草舍村,笔者看到前往这里采摘的游人仍然络绎不绝。正在大棚劳作的菜农朱孔雀一边招呼着游客采摘番茄,一边热情地和笔者打招呼。
据介绍,他家去年10月种植的9亩“绿宝石”番茄一上市就遇到好行情,特别是春节期间,每斤卖到20块钱。“如今在家门口就能赚大钱,既省去了外出务工的舟车劳顿,又能照顾一家老小,日子好着呢。”
在草舍村,像朱孔雀这样靠种植品牌番茄增收致富的农户还有200多户。据随行的草舍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蒋东阳介绍,今年全村种植番茄的农户收入都比往年高,每个大棚番茄收入不低于5万元,仅此一项,全村农民人均增收2000元左右。
草舍村现有6个村民小组、545户、共2350口人,拥有耕地3700亩。过去,村民们大多以种植稻麦为主,日子过得紧巴巴的。近年来,草舍村村支“两委”在参观考察外地番茄规模种植成功经验后,决定把种植番茄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特色产业来抓。村里制定了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其中规定:对村民自行出资建造的番茄大棚每个给予2000元至5000元的资金奖励;村里还组建了番茄专业合作社,对菜农种植的番茄提供统一种苗、技术指导和网络销售等“一条龙”服务。为方便菜农就近销售,村集体还投入200多万元,新建了2个共计2000平方米的番茄交易市场。村里注册了“草舍牌”番茄商标,并获评国家无公害产品证书,使昔日名不见经传的小番茄成为致富一方的“金果果”。
草舍村土地肥沃,特别适合番茄种植,其产品以个头大、皮薄、肉软、酸甜适中著称。近年来,随着草舍番茄品牌越叫越响,极大地推动了当地餐饮、民宿、农家乐、电商、物流等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也为周边村落200多名妇女、返乡农民工和大学生提供了稳定的就业岗位。
今年30岁的李存是土生土长的草舍村人,大学毕业后利用所学专长,回村组建了“新农人”队伍,专职从事农产品网络销售。他还注册了“袁大娘”果蔬电商公司,利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将本村及周边的江浦、官阳、汪新等地的优质农产品源源不断地送到城里人的餐桌上。
小番茄大产业。为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2021年6月,海州农发集团与草舍村合作,投入1.029亿元建设了占地201亩的集番茄智慧展示馆、番茄智慧生产区、采摘休闲体验区多功能为一体的番茄庄园,其中番茄智慧展示馆是日前该市最大的集番茄文化、种植技术、产品展示、乡村旅游的综合示范基地,面积达8640平方米。在草舍番茄庄园笔者看到,展馆整体以番茄为原型,并以散落的圆形番茄为设计元素进行整体布局,门厅以醒目的番茄雕塑作为展馆主要出入口,展馆内还配置了智能机器人“解说员”。据介绍,番茄智慧展示馆集现代化无土栽培技术、现代园林造景艺术、国内外先进的番茄生产设施设备于一体,主要分为热带植物科普区、家庭园艺区、农产品展销区等八个部分。蒋东阳说,未来展馆内还将依托每个区域打造各式各样的活动,提升人气。同时,在庄园南侧新建了“番茄大道”,打通了城乡“连接线”,为吸引更多的都市客流创造了更加便捷的交通环境。
产业兴,农民富。近年来,依靠番茄致富的农民纷纷盖起了“小洋楼”,大部分家庭还添置了小汽车,村里也用集体资金将村组的“烂泥路”修成了3000多米的水泥路;建起了1000多平方米的文化活动广场、农家书屋、乐龄馆,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通讯员 王贵珍 王一平 孙博 /文 耿玉和/摄影
编辑: 吉凤竹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