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3月11日恢复正常营业后,淮安市交通路的浦楼面馆门前,前来就餐的食客一大早就排起了长队,扫描“淮上通”电子通行证、测量体温后,嗅着扑鼻的面菜香味鱼贯而入,室内已一座难求。
“早就发过狠了,只要浦楼面馆一开门,我就要第一时间来碗拆骨面,多加五块钱的拆骨肉。”家住市区淮海花园的刘承干先生是位“老饕”,也是浦楼面馆的“忠实粉丝”,能说会道,一个多月的居家生活,让他感到非常“憋得慌”,“不都是这疫情闹的嘛,这下好了,我都惦记这口好多天了。”
在淮安,提起浦楼面馆,食客脑海中就会拼成这样一幅画面:特色面条香弹爽口、精美点心风味绵长、淮扬菜品地道正宗……
浦楼面馆是淮安交通控股旗下交通旅游集团全资子公司,注册商标“浦楼”,2016年7月开门营业。短短几年的发展,已经成为食客心中的“老字号”,2017-2018年连续两年被淮安市文明办评为“淮安市十佳文明示范餐饮单位”,2019年被中国(淮安)国际食品博览会组委会评为“淮扬菜特色名店”“淮扬名小吃”,在淮扬菜大师邀请赛中荣获多个金奖。一碗碗面、一道道菜、一份份点心,总是让人念念不忘。
与别处不同,浦楼面馆的服务员显得更加热情干练:见面先露三分笑,礼貌用语挂嘴边;端茶倒水带小跑,抹桌挪椅手不停。店内“明清”装修风格形神具备,令人一眼百年,过目不忘:正厅堂口,一幅面积约20平方米的砖雕上,商船云集、商贾不歇,生动再现了明清时期,作为漕运、盐运要道的淮安由江海通津转为漕运之都的繁盛之景;仿古楼梯、实木廊柱、雕花格栅,地面墙面辅以雕花青砖、青花瓷片、木板烫画等元素,与现代文明相映成辉、相得益彰。
面馆内的6号桌这两天成了“网红”。家住市区天山华庭小区的赵娜娜一早就和丈夫来到店里排队,点了两碗长鱼面后,指明要在6号桌就餐。面条一上桌,就迫不及待地让丈夫给自己拍照,“前两天从新闻上看到,我们市委书记就是坐在这个位置吃的长鱼面。”原来,3月13日,淮安市委主要负责人来此调研餐饮业恢复营业情况,希望淮安的餐饮企业以传承弘扬美食文化为己任,发挥淮扬菜品牌优势,在做好疫情防控各项措施前提下,更好地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
相较于大街小巷的杠子面,浦楼面馆的面主打清新——油不多,汤不腻,味道来得刚刚好。从业快30年的面馆总厨介绍,店里的面,讲究的是绿色、健康。从麦子磨粉,到面粉做成面条,每一道工序,都是原汁原味。面条里没有食用胶,浇头里,油盐酱醋合理配比,入胃舒坦。“晚上,同样的面,我们在工艺上会更注重养生一些,还原以前的口味,少油少盐,很多顾客能吃出小时候的味道。”正因为这样的体贴关照,几年来,浦楼面馆用上百万碗的面条,留住了数万食客的心。让食客在唇齿留恋和悉心品味中,感受到浓浓的地域特色,感受到浦楼人对食客味蕾倾注的爱和关怀。
“依托浦楼面馆,浦楼精品淮扬菜馆爱情小镇店已经开张,水韵天成店和文创园店正在筹备,即将开业纳客。”说起浦楼连锁餐饮的品牌定位与发展,淮安交通旅游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如数家珍,除了大煮干丝、平桥豆腐、软兜长鱼、浦楼老醋东坡肉、浦楼豆腐等传统淮扬菜和特色菜,素燕窝、蟹粉拆烩鲢鱼头、叉烤长鱼方等越来越多的失传淮扬菜也将在浦楼被逐步还原、孕育、新生,浦楼大肉包、瓜丝蒸饺、翡翠虾仁烧麦、豆腐锅贴等特色点心更让食客欲罢不能……在浦楼餐饮,食客品尝到的是新鲜和美味的汇聚,品味到的是历史和现代的交融。
从创建“浦楼”品牌到发展浦楼连锁餐饮,这是淮安交通旅游集团对淮安的根、淮安习俗、对淮扬美食、甚至对中国文化的坚守,这也是一个国企不变的初心与担当。而在淮安高质量发展的奔腾脉搏里,浦楼美食不断守正创新、滋养南来北往食客的胃和心,这变的,是对新事物的包容。正是这种变和不变的融合,让浦楼的灶火正旺,那红彤彤的火苗,也燃起家国兴旺。(张琳 桂宝林)
编辑: 严红兰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