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如俊拟录取南京邮电大学,蒋邦明拟录取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程文杰拟录取苏州大学,李文波拟录取福州大学。”近日,各院校研究生复试结果陆续公布,淮阴工学院电信学院青年教师蒋青松副教授信息功能材料与器件课题组4名本科毕业生全部考研成功。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这是导师蒋青松对四人的评价。电信学院电科1161班祝如俊、蒋邦明,数理学院物理1161班程文杰、李文波,四名来自不同专业班级但都向往科学研究的有志少年,过五关斩六将,成功入选蒋青松老师信息功能材料与器件课题组。从加入蒋老师的实验室起,四个大男孩从观察学习开始,一步步熟练掌握实验室仪器设备使用、样品制备及表征方法,最终能独立进行实验。都说初生牛犊不怕虎,四个年轻人在蒋老师的指导下,斗志昂扬、勤奋钻研,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创新竞赛,先后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项,获得第十五、十六届江苏省高校大学生物理与实验科技作品创新竞赛二等奖、三等奖多项,淮安市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十优项目……
你可别以为他们就是一群“宅起来”搞科研的理工男,走出实验室他们立刻变身阳光型男。蒋邦明热爱辩论,享受舌战群雄时思维的激烈碰撞,曾获校心理辩论赛最佳辩手;程文杰、李文波热心志愿服务,自大一进校起便积极参加各类志愿活动,成为“龙宫大白鲸·淮安市首届公益养生养老博览会”“走进‘西游’拥抱春天—淮安中小学西游大型活动”等社会工作志愿者;祝如俊是班级里的团支书,各类校园活动中都有他活跃的身影……
“在课题组里我们懂得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和优越性”,程文杰、祝如俊、蒋邦明、李文波齐声说道。几年里,他们四人同甘共苦,深夜扎在实验室里为课题项目唇枪舌战,思维碰撞。一个人提出新想法,四个人一起讨论可行性,分工合作进行实验论证可行性,检查实验结果,效率和准确度得到显著提升。
自从四人都确定了要考研,他们就开始了团队作战。“咱们那会儿为了缓解压力,把考研比作对战游戏,初试是通往胜利路上必经的第一道防御塔,复试是一场在对方大本营的最终决战。”实验室就是他们的“基地”,自习室、食堂、宿舍是他们的三个重要“枢纽”。四个人互相督促,谁最近懈怠了,其他人就负责“打醒”他;谁状态不好了,四个人就约一场篮球或者跑圈,痛痛快快地发泄一下,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学习;谁探索出了一套效率高的学习方法,立刻就和其他三人分享……虽然专业不同,但是在课题组几年的默契让他们在考研这条别人口中孤独的路上有彼此心照不宣的陪伴。一边备战考研,他们也没有松懈在科研方面的探索。“有付出就一定会有回报,这句话我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李文波说。李文波复试面试时,老师提问了很多关于大学期间科研经历的问题,参加大创的经历让他在复试面试环节发挥出色,从初试排名不佳一跃而至总成绩排名前列,成功赢得理想院校的“入场券”。
当谈及考研历程时,几个大男孩对自己的努力一笔带过,在讲起蒋老师时却滔滔不绝。
“蒋老师是我们研途的启明星,我一辈子铭记于心”,蒋邦明红了眼眶。蒋老师得知几个学生决定考研的消息后,主动帮他们分析形势确定理想院校,亲自搜集筛选复习资料,时刻关注学生身体和心理状态,事无巨细。复试期间,他们的很多复习材料都在学校里,蒋老师不辞辛苦主动询问为他们邮寄资料。针对复试材料内容及文件材料格式,蒋老师严格把关、修改完善,极大地鼓舞了他们的信心。“近一年的备考,是蒋老师和同伴的鼓励和陪伴,让我心生勇气咬牙坚持”,李文波说。“不光是考研复试期间,一直以来蒋老师都很关心我们”,祝如俊说。“蒋老师不仅是我们考研之路上的提灯者,还是我们科研征程中的引路人”,程文杰说。“开发设计一个产品,是从无到有的一个质的提升,是一种可贵的原始创新。”“作为创造者,不应惧怕失败,你要坚信成功在第N+1次的尝试。”蒋老师的话他们始终铭记于心,在全新的旅程里继续为科研之梦奋力拼搏。
“作为老师,立德树人使命始终深植我心中,我的幸福就是看到学生成人成才,实现自己的理想”,蒋青松老师饱含深情地说。
淮阴工学院一直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不断优化培养模式,强化全方位协同育人。“明德尚学,自强不息”,愿他们在新起点上,继续秉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校训,用奋斗擦亮青春底色、唱响逐梦之歌。(李博澜、虞梦)
从左至右分别为蒋邦明、祝如俊、蒋青松、李文波、程文杰
编辑: 张莎沙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