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们是社区的主角,让我们一起用眼睛来观察,用勤劳的小手来美化我们生活的环境,好不好?”一场别开生面的“儿童议事会”正在淮安经开区枚乘街道轮窑社区开展着……本场活动正是淮安经开区创建儿童友好社区的一个缩影。作为省、市妇联大力推动的创新项目,经开区妇工委积极响应号召,全力推动儿童友好社区创建工作落在实处、创出实效。
围绕“合”字抓党群联动,提升创建融入度。儿童友好社区内涵丰富,不仅要提供满足儿童需要的文娱体育设施、教育空间,更着眼于推动孩子们积极参与社会治理、社会实践,终极目标是为了让儿童生存环境更友好。为凝聚各方工作合力,经开区始终坚持党建带群建,充分发挥经开区党群大部制优势,将儿童友好社区创建与社区党建工作结合起来,不断压实街道、社区等创建责任,明确创建任务,注重分工负责。同时,主动加强向上对接,争取市妇儿工委的大力支持,给予更多业务指导,确保各项创建工作有条不紊、稳步推进,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和社会参与推动实施的工作格局。
围绕“实”字抓资源整合,提升创建支撑度。为推进儿童友好社区创建,提升社区文明幸福指数,妇工委从工作人员、办公场所、项目资金等多维度为项目开展保驾护航。人员配备上,在区、街办、社区三级层面各明确1名妇联工作人员配合做好各项辅助工作;场所配置上,在轮窑社区安排专属办公室供妇联、社工合署办公,社区的其他功能室面向项目对象全部免费开放;资金配套上,除省妇儿工委下拨的10万元项目经费外,根据项目的运行,区、街办、社区三级都提供资金配套,用于社区儿童友好环境设置、活动用房改造、办公场所布置、活动开展等,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围绕“专”字抓力量聚合,提升创建专业度。妇工委经过多方比对,专门邀请到以淮阴工学院社会学学科带头人,淮安市“533英才工程”拔尖人才,中国社会学会理事王正中教授为核心的市同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参与儿童友好社区创建,构建了妇工牵头、社工操作、义工协助的“三工”联动的工作模式。在妇工委牵头指导下,街道和社区妇联分工负责,同心社工和乐民社工两家专业社工机构提供系统服务,淮阴工学院师生提供智力支撑和志愿服务,轮窑社区、李集社区、以及天津路小学、师者教育培训学校等三所教育机构和两所幼儿园提供场所、设备等硬件环境,积极开展以“儿童友好社区建设”为主题的社区营造和家庭教育指导。
围绕“爱”字抓活动策划,提升创建友好度。借助于省妇儿工委社工公益项目,经开区轮窑社区先后开展了社区倡导创建活动3场,举办了生命教育小组、亲子类小组、社区小领袖培养小组等小组活动8场次,儿童议事会2场,组织了家庭教育、社区安全教育、党史教育等系列讲座3场,开展了“新春送春联”“参与文明城市创建”等主题社区活动6场,举行了大型活动如“美好家园,快乐成长”六一文娱晚会、“环境美化小主人” 儿童社区参与设计及作品比赛等,针对交往、学习困难等儿童开展了8个个案辅导。疫情防控期间,针对疫情防控长期居家给儿童及其亲子关系带来的问题,开展了线上家庭电话慰问和心理辅导、举办了线上“寻找环保小卫士”阅读和手工比赛活动等。
围绕“惠”字抓成果共享,提升创建品牌度。经开区始终从“儿童友好社区”的普惠型服务要求出发,努力让社区所有儿童及其监护人都能容易地接受到包括文化、教育、健康等多维度、专业化服务。在轮窑社区,孩子们通过“儿童议事会”摇身一变成为社区治理“主角”。通过“儿童友好进课堂”“童享家园议事会”“环境美化小主人”等项目开展, 从适合孩子们玩耍嬉戏的公共空间,到在社区治理中为儿童留一片天,扩大了儿童友好活动阵地,营造了“尊重儿童、儿童优先”的社会氛围,为孩子们打造一个更适宜的生活环境。孩子们对社区事务的积极主动,也激发起家长们的参与热情,更多群众开始参与到“美丽楼道”“垃圾分类”等需要全体居民齐心协力的社区自治项目中来。
儿童友好社区创建投射出一座城市对儿童的关怀、爱护。经开区将继续坚持儿童优先和儿童利益最大化原则,尊重儿童需求,维护和保障儿童生存、发展、受保护和参与的权利,还将把更多的创建经验、创建成果向区内其他社区复制延伸,努力为儿童健康快乐成长营造更加良好的社会氛围。
(唐娟)
编辑: 张莎沙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