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扬州市职业大学快速行动、及时封闭校园,成立疫情防控临时党支部,组建一支党员先锋队,联动校内各部门、学院坚守校园一线阵地,用责任与担当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线,为166名因实习实训、参加大赛等原因滞留扬州学生以及200余名安置进校园的医院医护人员、消防官兵提供全方位服务。
“我是防疫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南老师,我宿舍水管漏水了”,“南老师,我们宿舍没有热水”……电话中的南涛老师不是水电工,也不是维修工,而是学校校园疫情防控临时党支部第二党小组组长、后勤管理处综合办公室副主任。
随着扬州管控级别一路提高,水电师傅都被“封”在家里,面对宿舍里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来不及多想,他直奔现场。没有专业经验,就一步步摸索,寻找水管漏水原因,解决了漏水问题。放假时,设备维护师傅已经把9号楼宿舍热水关掉,现在身处仪征的师傅没办法进扬州,南涛老师只能跟对方边视频边操作,冒着炎炎烈日,到宿舍楼顶打开热水机组,历经艰辛,终于完成任务。
“我是防疫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疫情期间,身兼数职的他全情投入到防疫工作之中,充分发挥出一专多能的特点,哪里需要就去哪里。采购的防疫物资是他骑着电动三轮车一箱一箱搬到了仓库,然后再登记发放的;行政楼、图书馆电梯里的抽纸盒是他一个个安装上去的;校内核酸检测点的一米线和脱落的防疫标识标牌,也是他张贴的;校内留校师生核酸检测时,是他穿着厚重的防护服进行核酸检测扫码登记的……
“连日来,像南涛这样既是办事员又是保管员、既是搬运工又是维修工,不怕苦、不怕累的同志还有很多”,该校副校长、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陈亚鸿介绍,他们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做一些其他力所能及的事,用平凡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确保防疫要求落实到位,做到全覆盖、不遗漏。
“24小时待命,关注师生健康!”
校园疫情防控离不开学校卫生防疫专职部门的全力以赴。唐进明是后勤管理处公共卫生服务中心主任,也是学校卫生防疫专职部门的负责人,医学专业出身的他,义不容辞地担负起修改、编制各项防疫制度及预案;统筹协调医疗机构开展我校留校师生多轮核酸检测采样等方面工作;根据学校需求制定相关防疫物资采购计划,并在社会资源极度紧张的情况下竭尽所能寻找货源,确保我校防疫物资充足;组织实施突发疫情应急处置演练;进行5号楼隔离场所应急处置队工作人员个人防护及消毒(杀)培训;隔离场所医学观察与处置等多项防疫工作。
“疫情不止,绝不后退!”他的请战书中如是说。校园封闭以来,他一直奋战在抗疫一线,连日来,他24小时待命,时刻关注留校学生健康状况,同学们长期隔离在校,难免会有焦虑、疑惑或身体不适,唐进明只要接到电话,哪怕是深更半夜仍然耐心解答、悉心指导,最大程度地帮助学生打消顾虑、解决困难,为大家的健康保驾护航,是名副其实的健康“安全员”。
“疫情当前,我不上谁上!”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疫情发生后,刘嘉欣自告奋勇,主动报名入驻学校,投身到抗疫的队伍中。原本,她只是后勤管理处公寓管理中心留学生公寓楼生活指导老师,主要负责时刻关注33名留学生的日常需求和身心健康等,尽管刚刚入职职大仅一年半时间,但凭借其自身的灵巧与刻苦的钻研,很快便进入角色。
她深知,要打好疫情防控狙击战,不仅要阻断疫情传播,而且要坚决维护场所安全稳定。她多措并举,一手统筹抓好信息报送工作,每天要汇总收集我校相关防疫数据报送到上级部门;一手抓好管理制度执行,她忙碌奔波于生活区的各个角落协调留校学生公寓楼及隔离场所的日常事务。根据学校要求安排留校教职工住宿及其物品的领用,检查督促宿舍值班员与保洁员进行生活区的卫生保洁与消毒消杀工作,负责发放公寓管理人员保洁用具和防疫物资,做好医务人员、消防官兵休息场所的宿舍安排及相关保障工作。
“疫情当前,我不上谁上!”在谈到这些天的感受时,刘嘉欣说:由于我的很多同事居家隔离,学校里人手有限,这些天几乎什么活都干,穿上防护服组织学生核酸检测与消毒消杀;脱去防护服又忙着整理房间、统计数据……尽管很累,但感觉自己得到了锻炼,对公寓管理岗位有了新的认识,在这防疫的关键时期,能被大家称为公寓“大管家”,我感到十分骄傲。
“坚守在最需要我的地方!”
守好校门是守好校园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学校校园疫情防控临时党支部第三党小组组长王文胜作为保卫处保安队长,从事保安工作多年以来,对待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时时处处以一名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校园封闭管理以来,他带领三十余名保安24小时驻校,守护校门第一道防线。他们克服重重困难,冒着酷暑高温,严格执行校园疫情防控规定,严把学校各大出入口,面对校外物资、校外人员、校外车辆进出校园,都要严格询问、严格检查、严格消毒,拒绝病毒传播的任何可能途径;同时加大校园巡视检查力度,及时处置突发事件。
“驻校要有责任心,凡事要以学校和师生的安全为重,切实保障校园封闭管控措施落实到位,全力以赴把好学校疫情防控的首道关卡”。王文胜及其队员除了本职以外,对于临时交办的其他突击任务,从不回避,随喊随到,校园秩序维护、地下管网消毒、应急处置演练、隔离标识设立等工作都圆满完成,坚守在每一个需要他们的地方。正是由于王文胜和他的队员们默默奉献,将新冠疫情病毒牢牢拒于校园门外,不愧为扬州职大的校门“铁将军”。
“人手不够时间凑!”
做好一日三餐,筑牢舌尖防线,同样也是助力校力抗疫。特殊时期,吴国华及其团队5人负责校内人员的伙食保障。食堂工作人员原本是根据学校暑期工作安排,保障留校学生的伙食,然而随着疫情形势的发展,学校实施封闭管理,70多个教职员工驻守学校抗击疫情,加之医护人员、消防官兵先后借用学校宿舍,在校就餐人员一度达到400余人,吴国华团队面对餐饮压力顿时增加,供餐需求远远超出5人的工作量。
吴国华团队面对压力,临危不乱、从容面对,规范消杀,加强防护,严防病从口入。他们以食堂为家,与锅碗瓢盆相伴,坚持“人手不够时间凑”,每天起早贪黑为大家准备一日三餐,并送到各个楼栋,想尽一切办法解决吃饭问题,稳定大家抗疫信心和决心。
特别是在市场原材料极度紧张的情况下,吴国华四处联系寻找货源,一方面确保食品安全,另一方面尽可能地提升菜品质量,牛奶、水果与各式菜肴相互搭配,保持营养均衡,得到了留校师生的一致赞誉,大家称赞其为校园“伙头兵”。
“校园一切安好的背后,是每一个默默奉献、坚守岗位的平凡人”。扬州市职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潘锦全介绍,从再平常不过的一日三餐、校园整洁、安全保卫,到每次的核酸检测,再到紧急成立的临时班级组织等等,校园里每一个“平常”的细节里都饱含着每一个教职员工的“不平凡”付出,每一个默默付出的背后都饱含着令人动容的温情暖意,他们在关键时刻不畏艰难,舍小家为大家,用忠诚践行党员的使命,用行动诠释坚守的意义,用奉献书写坚守的价值,构筑起一道牢不可摧的校园“红色”防线。
通讯员 袁泉 梁孝梅 焦成芳 程声熙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李源
编辑: 周晶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