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扬州市邗江区方巷镇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人文资源,主题教育期间,打造“一体化”红色教育初心实景课堂,该课堂成为全市党员干部热门“打卡地”;去年积极打造“四个课堂”,即红色基因传承课堂、革命传统体验课堂、党风廉政教育课堂、乡村振兴实践课堂,串点联线编织一张辐射全域的党建标识图;今年围绕建党100周年,方巷凝心聚力打造全市红色研学游基地,按照“红色+旅游+产业”的发展模式,以红色党建资源激发旅游潜力,以旅游产业反哺农业产业,进一步擦亮红色名片,带火全镇红色经济。
还原红色场景,营造沉浸式氛围。打造裔家村红色文化园(内涵房叔亭纪念馆),新建吴奇烈士革命文化馆(吴奇家风文化馆);对张爱萍将军在方巷史料陈列馆、北山党史馆、北山农耕文化园、焦循家风家训展览馆等红色场馆改造升级和维护修缮,向村民收集老物件,赋予文化原真性元素,借用历史之实还时代之魂,新修葺的场馆将以油画、照片、实物、展柜、视频等多种形式,让参观者身临其境、丰富阅历、回顾历史。同时为每个场馆配备专职红色讲解员,创新讲解方式,挖掘鲜为人知的历史人物和事件,突出不同的红色精神主题,比如参观张爱萍纪念馆,可以感知党“为了谁”,参观北山党史馆,可以明白党“依靠谁”,展现组织的力量、人民的力量、信仰的力量,让历史“生动”起来。
深挖红色富矿,延伸红色产业链。单一的红色文化资源难以支撑起红色经济,必须与党性教育、企事业单位团建、绿水青山、党建扶贫相融合,走出一条党建致富之路。做精红色产业,立足于沿湖干部培训学校,设计开发“张爱萍精神的理论内涵与当代价值”“渔民的宝”等精品党课,拍摄“红色档案”微纪录片,发展红色教育培训。整合黄居艺术团、渔家欢艺术团资源,以建党100周年为契机,开展红色经典诵读、百年党史手绘、百米画卷绘制等活动,利用音、诗、画等形式增强红色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做实绿色产业,搭乘红色文化+绿色产业的快车,依托优渥的生态环境,指导当地村民和致富能手发展生态农业,进一步打造陈花草莓基地、裔家牛肉基地和桃园基地、利民大米基地和西瓜基地、黄珏老鹅基地、渔家美食基地,实现“红衬绿、绿映红”的产业协调发展。做优文创产业,依托沿湖二期商业综合体,加快招商引资,设计并售卖初心锁、红色之旅桌游、红色家园笔筒、焦循书签、沿湖敲拓帆布包等文创产品,以打开需求市场,充分发挥其教育、纪念和社会效益。
投资红色项目,实现市场化运营。投资“红日照方巷惠民文化”项目,采取“投资主体公司+村级经济组织(合作社)”的投资方式合力打造。该项目以红色培训、讲解服务、特色餐饮、精品民宿、美食包装、旅游纪念品为重点,带动文旅经济与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推出“精品一日游”,即以张爱萍在方巷史料陈列馆、北山党史馆、焦循家风家训展览馆为载体的红色热血游,以沿湖村、北湖湿地公园为载体的绿色生态游,以黄珏老鹅、裔家牛肉、利民稻田鸭、渔家味为载体的金色美食游,以生态采摘为主的观光体验游,以方居健康大讲堂、裔家宪法馆、渔文化博览馆、沿湖民宿为载体的科普养生游等。推出“精品美食大礼包”,在旅游旺季、节日节点推出应时应季的礼盒,内含渔家湖鲜、裔家牛肉、黄珏老鹅、有机鲜蔬等,供参观者馈赠亲朋,供单位团购福利。该文化项目让大家置身天然氧吧,品尝当地特色,也让大家接受红色文化熏陶,助推方巷“红色与产业特色”相互融合,从而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通讯员 季晨
交汇点记者 李源
编辑: 周晶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