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今年春节期间,由于受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影响,很多人都不得不“宅”在家里。但是江苏省现代农业(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土壤创新团队及其指导下的扬州大学“土壤医院”的“医生”们早已无暇焦虑,他们通过网络、电话等途径,为农民隔空诊疗土壤疑难杂症,提供改良耕地和优化肥料运筹的技术方案。
2月12日,扬州大学“土壤医院”钱晓晴教授团队的“土壤医生”们在“西瓜新品种沭阳示范”、“扬州蔬菜产业培训”“扬州槐泗土壤改良培肥”等微信群中与许多种植户、以及诸如“花中笑”、“淡然”、“淡定淡定”等微信网友的交流可谓忙得不可开交。虽然不能去田间实地查看检测,但是很多菜农、瓜农通过远程交流的方式与团队“医生”高频互动。
“您家蔬菜叶片上卷呈“杯状”,老叶发黄(类似缺氮),缺钼可能性很大,应尽快通过叶面喷施的方式补充钼肥,喷施浓度0.03%~0.05%,用量40克/亩,视蔬菜长势喷施2~3次。下茬种植蔬菜时,以基肥的方式施用100克/亩钼肥”。“您家蔬菜叶片发黄、烂叶烂根现象严重主要是因为菜地地势低洼导致土壤长期积水,土壤中积累了大量还原性物质对蔬菜生长产生不利影响。当前应该立即开挖深沟排水……”通过微信、电话等途径沟通后,钱晓晴教授很快就找到了问题的所在,并及时提供了详尽的解决方案。
为生病的土壤提供健康修复技术已成为钱晓晴教授团队及土壤医院师生们的工作重心。早在全国疫情严重前的1月中旬钱晓晴教授带领学生至扬州周边蔬菜种植户存在土壤健康问题的大棚中采集了几十份土样并带回实验室测定分析土壤障碍类型与特征。“没想到疫情这么严重,好在前期做了大量工作,为现在远程诊断土壤问题奠定了基础”,钱晓晴教授说:“疫情虽严重,但农时不等人!积极开展春耕生产是为了持久的提供生活物物资,是对国家抗疫工作的支持”。疫情期间,土壤医院“医生”们分析了省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多个示范基地的土壤检验报告,给出了各地土壤改良与配方施肥建议。
据介绍,依托江苏省现代农业(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土壤改良创新团队的扬州大学“土壤医生”们,一年来已累计为江苏省各市200多个点开展障碍土壤问诊、采样测定、诊断和改良咨询服务工作,帮助解决近年来瓜果蔬菜种植中越来越严重的土壤次生盐渍化、酸化与养分失衡等问题。通过土壤诊疗,能使保护地设施使用年限延长50%以上,作物增产5%~65%。基于在解决农业农村问题中的出色工作和突出贡献,2019年扬州大学“土壤医院”项目荣获全国第九届“母亲河奖”绿色项目奖。
交汇点记者 李源 通讯员 陶天云
编辑: 周晶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