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26日上午,政协高邮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开幕。今年,是高邮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更是“十三五”收官、谋划“十四五”的关键之年。此前,高邮市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和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吹响了“决胜全面小康、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的集结号,发出了“开局就是决战、起跑即是冲刺”的最强音,按下了“比学赶超”的快进键。
高邮市委书记韦峰在开幕式讲话中指出,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文化和文明无处不在、作用巨大、影响深远,它们既是高质量发展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检验美好生活的重要标尺。高邮的文化,令人引以为傲,但对照打造文化建设新高地要求,依然任重道远;高邮的文明,让人心存担心,特别是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总决赛”在即,更需全力攻坚。如何挖掘彰显文化特色,如何巩固提升文明程度,如何促进文化文明融合发展、交相辉映,值得全市上下思考、研究和践行。
交汇点记者实录了高邮市委书记韦峰在此次大会开幕式上关于《建设文化文明交相辉映的新高邮》的讲话。以下为讲话部分内容:
擦亮文化名城金名片
如果说经济是一座城市的“硬实力”,那么文化就是一座城市的“软实力”。回望历史,高邮这片土地上吴楚文化交融,名士辈出。既有秦少游“两情久长时”的柔情似水,又有汪曾祺“人间送小温”的平淡质朴;既有 “训诂大成”的乾嘉绝学,也有“西楼乐府”的南曲之冠。推动文化高邮建设走在前列,我们有基础、有条件,关键是要通过务实的举措、有效的办法,保护和弘扬优秀文化,延续历史文脉,擦亮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化遗产城市“金名片”,为推动高邮高质量发展,激活更加鲜明、更有品位、更具风骨的“文化基因”。
在挖掘传承上下功夫。“三十六湖秋水阔,苍烟一点指高邮”,高邮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孕育了邮文化、运河文化、名人文化、红色文化等一大批标识鲜明的优秀文化,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提升了这座城市的知晓率、美誉度和影响力。“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我们必须秉承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未来负责的精神,保护好、挖掘好、传承好、弘扬好高邮的优秀文化。特别是要研究邮文化在全国独树一帜的地位,搞清楚运河文化之于高邮的特殊性及对大运河文化带节点作用,弄明白“二王”在训诂学中的影响及训诂学对中国语言学的贡献,探讨秦少游在宋词婉约派的成就,研究汪曾祺在现当代文学史的地位及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扩大抗战最后一役红色文化影响,让高邮深厚的历史文化在新时代散发出更加璀璨夺目的光芒,照耀高质量发展的美好未来。
在载体创新上做文章。千百年来的高邮,河湖激荡,文韵悠长。水之包容、邮之诚信、塔之坚守、爱之浪漫,这些既是高邮特有的文化标识,也是绝好的传播介质。我们不能将精华养在深闺,把美好束之高阁,要“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勇于创新,富于创造,以高度的文化自信传承文化、发展文化。近年来,围绕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我们陆续举办了中国邮文化节、央视“音乐公开课”走进高邮、“邮驿路·运河情”全国中国画作品展、首届江苏省快递员节、“好事成双·七夕音乐节”等一批文化活动,完成了汪曾祺纪念馆新建、王氏纪念馆修缮、文游台核心区景区扩容、龙虬庄遗址公园提升等工程,建成开放了新“三馆”和一批文化公园,文化事业初显繁荣。登高望远,抬高标杆,就不难发现,我们离独具一格、形式多样的文化特色传播矩阵,还有不足;离百姓喜爱和接受的“语境”与方式,尚有差距。我们不能“自说自话”“自娱自乐”,不能为建场馆而建场馆,为搞活动而搞活动,要让物理场所,产生“化学反应”;要让各类活动,形成裂变效应。要跳出高邮,大胆尝试,善于利用融媒体、新媒体、自媒体,注重运用体验式、互动式、融入式等手段和方式,为传统高邮“带盐”、为现代高邮 “打call”,充分展示高邮的外在秀美和内在气质,让邮城百姓在寓教于乐、潜移默化中,吮吸历史馈赠的文化养分。
在产业发展上求突破。建设文化高邮,不仅要繁荣文化事业,更要做强文化产业,努力把文化产业培育成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极。故宫文创,年销售破10亿,已成为传递故宫文化的重要渠道;灵山小镇拈花湾,不靠门票抓产业,年收入超6亿;汪老笔下的常熟沙家浜,成立旅游发展公司统领全域旅游,GDP连续两年突破百亿;古城平遥,实施保护,“再现平遥”,通过文创,“《又见平遥》”。相比之下,高邮在文化产业发展,推进文旅融合,特别是市场化开发方面,还处在萌芽阶段,时常有人流、无人留,有前景、无钱景。当务之急,需要我们运用系统思维,特别是抓住后疫情时代的 “窗口期”,在整合文化资源、繁荣文化事业、壮大文化产业上多出真招,在市场化、实体化、公司化运作上破题思考,在推进文化招商、人才招引上多下功夫,在开发新的文创产品、打造文化品牌上再作探索,让高邮全域旅游“火”起来,让文化企业“聚”起来,让文化人才“动”起来,让文化产业“强”起来,让“诗和远方”紧密地走在一起,形成文化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互利多赢、蔚为大观。
打赢文明创建决胜仗
文明是灯塔,指引城市前进的方向;文明是一座城市的“精气神”,彰显城市高雅的气质。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征程中,高邮一直筑梦于心、追梦前行,整座城市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文明创建已融入到城市“肌理”,融入到百姓生活,更融入到高水平小康、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中。我们创建文明城市是为了城市文明,是为了百姓获益,让高邮这座千年古邑,“家人闲坐、灯火可亲”。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有能力,让几届市委市政府持续推进的、老百姓期盼已久的浩大工程梦想成真。
响鼓还需重锤敲。当前,已经到了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决胜时刻”。越是最后时刻,越需响鼓重锤。“行百里者半九十”“狭路相逢勇者胜”。全市上下必须咬定目标、校准靶心,上紧发条、拨快秒针;只能前进、不能后退,没有助攻、全是主攻。通过领导领办、双月点评、专题督办、动态督查、“奖红颁黄”、“末位淘汰”等硬着子,狠抓工作推进,倒逼工作到位,促进工作落实,以枕戈待旦的状态、舍我其谁的勇气、功成有我的担当、刺刀见红的拼劲,不达目的,绝不收兵。
攻关夺隘出实招。对照创建标准,还有许多难点、堵点、痛点,还有一些“娄山关”“腊子口”,需要我们认真、顶真、较真,敢于“亮剑”,彻底扫清最后的绊脚石、拦路虎。要针对短板弱项,一项一项抓整改,一件一件抓落实,缺什么补什么、弱什么强什么、查什么备什么,不留空白、不留死角,确保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双达标”,软件材料和硬件设施“双过关”,城市品质和市民素质“双提升”,坚决打赢创建“总决赛”。
千斤重担众人挑。文明城市创建,说到底,取决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组织、发动和参与的程度。我们要本着“创建为民、创建靠民、创建惠民”,宣传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营造人人关心创建、人人支持创建、人人参与创建的良好氛围。要把广大市民群众拉进文明创建的“朋友圈”,人人都为城市文明“种草”,真正做到全民动员、全员覆盖、全程参与,实现共建共治共享。下足“引”“带”“促”绣花功夫,从点滴做起,从“用公筷”“一米线”等小事小节做起,让老百姓从不赞成到赞成、不习惯到习惯、不自觉到自觉,进一步激发广大市民的自豪感、荣誉感和获得感,让文明之风吹遍每寸土地,文明之花开满每个角落,文明之光照亮每个家庭,努力把高邮建设成为友善之城、温暖之城、文明之城。
奏响文化文明协奏曲
进入新时代,文化与文明的融合方兴未艾,未来可期。
文化文明同源共生。文化与文明既各美其美,又美美与共。文化是文明的基础,文明是文化的升华。放眼世界,巴比伦文化堪称人类文明第一现场,巴达里文化滋润古埃及文明,古希腊文化孕育西方文明,炎黄文化成就绵延不绝、厚重博大的中华文明。立足高邮,文明之源出龙虬,源远流长的龙虬文化,折射了江淮文明的第一抹曙光;一支“邮”字歌,从古唱到今,见证了邮文化到邮驿文明的变迁。环视当下,面对疫情,我们在空间上保持距离,却在心灵上贴得更近,汇聚起坚不可摧的中国力量。这种力量的背后,是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的文化赓续,是守望相助、同舟共济的文明传承。文化趋异,文明求同。我们要在趋异求同中认识和把握文化文明的同根性、同源性,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抓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日常生活中,进而转化为大多数人的内心自觉,演绎为普通市民的价值追求,升华为高邮这座城市崇文尚德、求实创新的共同人格。
文化文明相依共存。文化如山,化雾成云;文明如水,润物无声;山水相依,好事成双。文化使文明更有内涵,文明使文化更具魅力。四大发明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助力中华文明走向世界。文明城市创建中,我们向不文明行为宣战,推动创建工作由“大小动脉”向“毛细血管”和“神经末梢”延伸,让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了更生动的“文明模样”。抗疫期间流行的抱拳作揖礼,既是防疫之需,也是文化之举,更是文明之礼,变的是防护距离,不变的是文化传承、文明彰显、心灵默契。因为文化,所以文明;因为文明,更显文化;文化文明,相得益彰。
文化文明互融共进。没有文化的文明,是空中楼阁;没有文明的文化,是野蛮生长。文化和文明惟有相互融合,共同发展,才能“千帆竞发、百舸争流”。要以文育人。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化高邮人、争做文明人、传颂有名人、吸引外地人,努力让每一个高邮人,腹有诗书气自华。要以文塑城。对标区域性中等城市建设要求,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之间的交流对话,打造高邮文化新高地,以敬老孝亲和睦家庭、以明礼贤德教化子女、以诚信友善融洽邻里、以涤风砺德滋润社会,让高邮这座城市的每个细节都浸润着文化,彰显着文明,一城风物贯古今。要以文赋能。坚持文化文明同向并进,厚植厚培文化文明,着力增强文化文明磁场效应,提升城市发展能级,为高质量发展凝魂赋能,让高邮在新时代的浩荡东风中逐浪起航,直挂云帆济沧海。
交汇点记者 李源
通讯员 邮萱 摄影 萧亚飞
编辑: 周晶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