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扬州
交汇点讯 4月18日,扬州第21届 “烟花三月”国际经贸旅游节拉开帷幕,当天,扬州北湖生态湿地公园正式开园纳客,历经五年建设终成扬州生态环境修复和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一张崭新名片。游客们戴着口罩徜徉北湖,感受春意盎然。
邗江——古扬州发祥地,素有“淮左名都”、“竹西佳处”之美誉。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开邗沟、筑邗城,迄今已有2500年历史。“北湖”一名最早见于清代焦循的《北湖小志》:“明清年间,扬州运河以西、郡城以北为北湖,绵亘百余里,萃三十六湖之澎湃,分七十二涧之潆洄”,境内河网交织、湖荡密布,“滩隈陇阜,若爪若角,若木之交枝,非生长其间,往往迷其棹焉。”
据工作人员介绍,北湖旧为过水型浅水湖泊,汇集西侧山地丘陵来水,出水公道河,后汇入邵伯湖、高邮湖等大型湖泊。然而历经百年沧桑,昔日的河滩湖沼消亡殆尽,早已变成农耕村居之地,百里湖荡仅留下零星散布的集水面。2016年,邗江区抓住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契机,决定恢复与保护北湖生态,传承与弘扬北湖文化,启动了北湖湿地公园的规划建设。
“北湖湿地公园生态保护与修复总面积为399公顷,通过实施退渔还湖、水禽栖息地营造、水生植被恢复等工程,累计修复生态湿地280.79公顷,湿地率达78.2%。”邗江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贺宝兰介绍,2016年公园启动建设以来,已陆续投入7亿元用于湿地保护修复及配套工程建设。如今,北湖自然湿地的生态属性凸显、结构完整性日益完善,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及动植物资源在高宝邵伯湖沿线均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如今的北湖湿地公园不仅仅是公道对外展示的窗口,辖区群众休闲生活的乐园,更是公道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加速器、催化剂。”地处邗江区公道、杨寿、方巷三镇交汇点,北湖带来的影响力不仅仅是文化和景观,更有望成为邗江区十四五乡村振兴的强势“平台”。
邗江区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未来将以北湖湿地公园建设为引领,构建北部区域‘三大圈层’发展格局。”目前,邗江区依据正在编制的《北湖湿地公园第二圈层概念总体规划》,首发启动“北湖里”片区的开发和利用,以“湿地+”理念推进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等现代服务业项目布点和以体验农业、休闲农业为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实现北山区域的互动发展、融合发展、全面发展。
“北湖+”在三位乡镇负责人心中有了更清晰的规划。杨寿镇党委书记张伯达高兴地告诉记者,“我们几年前就围绕北湖为镇域经济设计了新的发展规划,着力打造“北湖+”品牌。目前我们已经在北湖西门附近建成1500亩现代农业产业园;因为户外旅游产品一直是杨寿特色产业,围绕户外亲子旅游和田园康养我们也正着手做更多文章。”“持续推进黄珏古镇、裔家老集提升改造,推动沿湖与裔家‘梦幻联动’、北湖与邵伯湖‘交相辉映’”……方巷镇“圈层”产业发展也在快马加鞭。
通讯员 邗萱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汪滢 周晶
编辑: 周晶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