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5月18日,民革泰州市委邀请泰州市文化专家学者举办C19乡村文化振兴沙龙,邀请历史文化、社会科学、文学、方言民俗、媒体传播、史志档案、品牌策划等方面学者,以及泰州住建、农业农村等部门领导,就“乡村文化价值的挖掘与重塑”主题共同进行研讨。
据介绍,“C19乡村文化沙龙”是在新冠疫情背景下一种活动模式的创新,目标是打造文化传承保护平台、资源集聚平台、产业发展平台,今后,沙龙将不断地走向基层,服务乡村,更好地推动泰州乡村文化振兴和产业发展。具体来说,就是由一位文化领域专家学者、企事业单位或个人发起,邀请相关领域9位代表,针对乡村文化某个主题或项目进行专业探讨,力求为政府、企事业单位、乡村基层组织等方面提供乡村文化振兴具体建议或解决方案。该模式主题明确、针对性强、节奏快、效率高,有较强的仪式感。举办这一活动旨在依托社会各界文化资源,通过模式创新等手段,更好地服务乡村文化振兴。
泰州市政协副主席、民革泰州市委主委周国翠在致辞中说,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现代化。乡村振兴包括五大振兴,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全局性和历史性意义。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乡村文化振兴不仅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应有之义,而且对于人才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具有重要引领和推动作用。
“乡村文化之于乡村振兴的重大意义,挖掘中国人心底的乡愁记忆和对桃源意境田园生活的向往,重塑乡村魅力。”专家们认为,作为一个以农耕开国的民族,我国乡村由独特的自然环境、作物植被、生产方式、社会组织、风俗习惯、生活样相、村落格局、民居建筑、语言器具等构成了样态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孕育出“天人合一”“民胞物与”“海纳百川”的中国文化,创造了敬天法祖、崇德向善、仁义忠孝、节俭循环的生活智慧,使我们民族拥有了活力无限、源远流长的强大基因库。乡村文化振兴就是要将优秀传统文化根脉中的思想精华“唤醒”和“活化”,让中华文化精髓在现代乡村得以延续传承,让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精神血脉和文化基因绵延发展,使之融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强大的精神资源。
据民革泰州市委专职副主委唐卫华介绍,本次活动是江苏民革“守望乡愁”乡村文化振兴计划系列活动之一,活动由泰州民革发起并先行启动,包括C19文化沙龙、主题摄影比赛、中山博爱乡村行、乡村文化振兴主题调研,以及乡村文化振兴项目共建等。活动得到得到民革江苏省委的高度重视,要求泰州民革先行先试,大胆创新,通过踏实的活动,借助专家学者、社会组织、企业单位,齐手协力共同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为建立乡风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自己的贡献。泰州市住建局副局长翟健表示,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离不开文化的加持与赋能。泰州市在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工作中以农耕文化为魂、村落民宅为形、文化体验为本,使特色田园乡村的旅游不仅仅停留在乡村观光层面,而是向乡村休闲度假和生活体验转型升级。将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与民宿文化、传统文化、农耕文化等特色文化深度融合,打造独具特色的田园乡村文化品牌。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赵晓勇 通讯员 李明华 朱文瀚 邱骏
编辑: 王舒婷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