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在工业制造领域,德国标准相当于高标准代名词。优质的产品背后离不开优秀的人才培养体系。南通与上海联办中德职业教育学院,人才培养体系接轨“德国标准”,力求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探索与地方产教融合创新新路径。11月3日,中德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高峰会议在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举行。大会宣布南通中德职业教育集团成立。
本次峰会由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和同济大学共同主办,中德职业教育联盟、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共同承办。据了解,南通中德职业教育集团由南通产教融合协同发展中心、南通中德学院、南通中德卓越中心三大载体构成。其中,南通产教融合协同发展中心由政府部门牵头,负责搭建政校企协同发展服务平台;南通中德学院由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牵头,负责对接德国院校与同济大学优质科教资源;南通中德卓越中心结合南通地方产业的实际情况,负责引进德国100个工种的职业培训标准,为不同群体提供不同等级的对接地方产业企业岗位群、岗位能力要求的菜单式、模块化的培训。
专业链对接产业链,南通探路职业教育改革当先锋。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秦志林告诉交汇点记者,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是同济大学中德职业教育联盟在江苏省内唯一的副理事长单位。今年,该校借鉴德国模式,对接德国资源与同济大学优质学科资源,将依托南通中德职业教育集团,牵头联合南通区域2所本科院校、8所高职院校、13所中职院校共同建立的学历教育服务体系,以信息技术、智能制造、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等南通市重点产业所对应的专业群为试点,打造服务地方产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基地。
职业教育发展迎来“春天”。今年初,《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正式出台。5月,《江苏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颁布实施。近年来,江苏始终坚持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提升职业教育的质量水平和服务能力,职业教育注重内涵式发展,多项指标长期保持全国领先。目前,全省有中等职业学校342所、在校生88万人,独立设置的高职高专院校90所、在校生70万人,江苏的中高职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97%以上。“系统谋划推动教育改革,江苏正大力实施本土人才国际化能力提升计划,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国际化专业人才。”省教育厅副厅长曹玉梅在致词时说,南通中德职业教育集团的成立将为中德两国教师、学生搭建交流合作平台,有助于我省职业教育工作者学习德国职业教育的先进理念、了解德国企业的先进技术,通过引入国际行业标准和德国企业先进的技术标准,助力我省职业教育更高质量发展。
教育之乡拓展国际“朋友圈”。“南通是全国著名的教育之乡,历来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南通市副市长徐新民介绍,南通中德职业教育集团的成立,标志着南通开始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国际化大舞台,下一步将邀请更多“国际友人”共话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发展大计,为全省乃至全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探路,也为南通建设长三角特色产业科技创新基地、长三角北翼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
上海同济大学与德国交流合作源远流长。同济大学副校长吕培明介绍,1907年,德国一位医生开办“德文医学堂”,同济大学由此发端。建校112年来,同济大学在科研教育领域不断深化与德国合作,拥有40多位德国院校合作“伙伴”,其中相当一部分与职业教育密切相关。2016年5月,同济大学发起成立了中德职教联盟,联合两国职业教育机构、行业协会和优秀企业,围绕制约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改革的重要专题和核心瓶颈,协调供需、整合力量、对接资源,推动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发展。
交汇点记者 贲 腾 通讯员 黄良斌
编辑: 贲腾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