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砥砺百十载,精诚逐未来。11月19日上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这所最早由中国人创办的综合性教学医院迎来了百十华诞,“附院人物百十佳”表彰暨庆祝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建院110周年会议在紫琅湖畔的南通大剧院举行,以表彰先进的方式庆祝百十院庆。
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以贺信方式送来生日祝贺。
全国政协原常委、张謇先生嫡孙张绪武,江苏省副省长陈星莺,南通市委书记王晖,南通大学党委书记浦玉忠等参加活动。
顾秀莲在贺信中表示,通大附院在百十载的办院历程中,秉持“大医精诚以宏慈善”的院训,深耕杏林,用责任与担当诠释了医者风范。她寄语,通大附院进一步贯彻落实健康中国战略,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为区域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
钟南山在贺信中对通大附院百十年来在医疗、教学、科研等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表示充分肯定。贺信中说,建院110周年是通大附院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也是通大附院鉴往知来,续写光荣与梦想的历史新起点。他寄语,通大附院勇攀高峰,谱写新章创辉煌。
百十年风霜雨雪,百十年大浪淘沙。南通大学附属医院110年的历史可谓波澜壮阔。110年前,辛亥革命爆发,东南各省纷纷宣告独立,南通成立军政分府,设立军医处。张謇张詧兄弟为保地方免遭涂炭,积极斡旋,南通未动一枪一炮和平光复,军医处改为民用,随即扩充为通州医院,即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前身。在此后的百十年历史长河里,医院始终谨记张謇先生“办医者,当为民”“成大医,以为民”的办院初衷,将“大医精诚 以宏慈善”继承为院训,并以“为千万江海百姓的健康与生命保驾护航”“为千万江海百姓享受美好生活提供更高的生活质量和更长的生命周期”作为新时代医院的初心与使命。
该院从1912年完成乳癌切除术,1915年完成全国第二例公开尸体解剖,1919年购入首台X光机并开展开腹肠道手术,到1977年“四季青”系列药品被收录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79年完成肾脏移植手术,1985年《手外科杂志》诞生于此,再到2001年完成肝脏移植手术,2019年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启用开启了医院微创手术人工智能新时代,在张謇先生“敢为天下先”理念的指引下,百十年来,通大附院创造了20多个“中国第一”。最近的手术直播周上,医院21个专科60个手术团队利用5天的时间联袂演绎了110台高质量手术直播,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全神经内镜下颅底手术、胸腔镜下不停跳冠脉搭桥术等关键核心技术、高新技术充分展现了医疗团队的“匠心强技”。
2019年初,医院在省内率先完成领导体制机制转变,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充分发挥院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领导作用,在医院各项工作中起到核心引领作用,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开拓新局面、呈现新亮点、展示新气象。医院于2020年11月荣膺全国文明单位称号。这是中央文明委授予创建单位的最高荣誉,也是通大附院迄今获得的最高层次集体奖项。在今年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之际,医院党委被评为江苏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南通市先进基层党组织。
“百强梦”“新院梦”“康养梦”是通大附院当前追寻的三大梦想。2016年,医院郑重吹响集结号,力争通过3至5年的奋斗,实现跻身全国医院百强榜的目标。半个月前,中国医学科学院发布的最新医院科技量值排名,通大附院名列全国第44位,较去年排名第96位又进一大步,“百强梦”初步实现。坐落于南通中央创新区的东院区,紧邻高架、高速、城际铁路站和上海南通国际机场,地理位置优越,与西院区由地铁二号线无缝连接,今年11月10日,东院区主体结构顺利封顶,预计2023年底建成交付,“新院梦”的实现指日可待。2018年3月,国家卫健委挂牌成立,与此同时该院健康与疾病管理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这是医院策应健康中国战略,投身健康江苏、健康南通建设,打造全民健康管理创新之举;如今,健康与疾病管理中心已成为省级质控中心,医院先后与基层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媒体开展健康合作项目,“康养梦”正在积极稳步推进。
通大附院党委书记高建林说,通大附院人将牢记初心使命,以“一体两翼 强体健翼”发展战略为指引,厚植以“红心向党、初心为民、仁心铸魂、匠心强技、恒心继业、齐心圆梦”为核心内涵的独特医院文化,咬定做大、做强、做优、做专、做精的发展目标,恪守一切有利于医院建设与进步、有利于员工发展与福祉、有利于患者安全与康复的行为准则,全院上下共同怀揣、共筑、实现三大梦想,守护千万江海百姓健康,为“健康中国”“健康江苏”“健康南通”贡献通大附院人的智慧和力量。
交汇点记者 徐超
编辑: 俞圣彤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