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梨子,九月的楂,十月的栗子笑哈哈。”金秋时节,正是时令干果栗子上市的季节。栗子又称板栗,是我国特产,素有“干果之王”的美誉,在国外还有“人参果”之称。板栗与枣、桃、杏、李被称为中国古代五大名果之一,历来深受广大百姓的喜爱。下面就为大家盘点一下吃栗子有哪些好处吧!吃板栗要注意什么呢?
吃板栗的诸多好处
板栗属于坚果类,但它不像核桃、榛子、杏仁等坚果那样富含油脂,它的淀粉含量很高。但某些方面板栗的营养价值高于粮食,如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的含量。板栗所含的矿物质也很丰富,如钾、镁、铁、锌、锰等,比苹果、梨等普通水果高得多,尤其是钾元素的含量。
1、预防肾虚
板栗性味甘温,入脾、胃、肾三经,有养胃健脾、补肾强筋、活血止血、止咳化痰等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寒引起的慢性腹泻,肾虚所致的腰酸膝软、腰肢不遂、小便频数、折伤肿痛等症。因而,肾虚者不妨多吃板栗。
2、健脾益胃
现在营养学指出,栗子是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的干果品种,能供给人体较多的热能,并能帮助脂肪代谢。保证机体基本营养物质供应,有“铁杆庄稼”、“木本粮食”之称。因而,栗子具有益气健脾,厚补胃肠的作用。
3、强筋健骨、延缓衰老
栗子中含丰富的维生素C,能够维持牙齿、骨骼、血管肌肉的正常功能,可以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腰腿酸软、筋骨疼痛、乏力等,延缓人体衰老,是老年人理想的保健果品。经常生食栗子还有治疗腰腿酸疼、舒筋活络的功效。
4、滋补身体
板栗中除了富含蛋白质、糖类、多种维生素外,还含有大量不饱和脂肪酸、胡萝卜素、钙、铁、磷、钾、镁、锌、锰、叶酸等营养素,具有强身健体的作用,是秋季不可错过的食疗佳品。
5、防治口腔溃疡
板栗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核黄素(维生素B2),每天吃几个能够促进口舌生疮和口腔溃疡的愈合。
6、促进骨骼健康
板栗中含有的矿物质全面且丰富,其中的镁能促进钙的吸收,改善骨骼强度。锰则被称为“益寿元素”,它能促进骨骼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吃栗子应该注意什么?
板栗的营养价值虽然很高,但也需要食用得当。一次不能吃太多,吃多了容易肚子胀,每天只需吃六七个,不要在饭后大量吃。
1、脾胃虚寒者,不宜生吃栗子,应该煨食、炒食,也可用栗子、大枣、茯苓、大米煮粥喝。
2、无论是生吃还是炒食、煨食,均须细细咀嚼,连津液吞咽,可以达到更好的补益效果。
3、产妇、小儿便秘者不宜多吃栗子。
4、患血症者,如吐血、便血等,宜生吃栗子。
5、板栗属坚果类,淀粉含量高。干板栗的碳水化合物达到77%,即便是鲜板栗也有40%之多,接近红薯的两倍。据不精确统计,10个栗子能顶1碗饭,所以糖尿病患者一定要谨慎吃,一次不要超过5个。
糖炒栗子有哪些卫生隐患
我们最常食用栗子的方式就是糖炒栗子,但是很多人也对糖炒栗子的卫生健康与否提出了质疑。
栗子的皮很坚韧,无论是固体的白砂糖还是加热之后的糖汁都很难进入栗子里面,而是粘在粒子的壳上。而那些没有加糖炒的栗子同样香甜美味,也就是说糖炒栗子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从卫生角度看:没有用糖炒的栗子外表是干的,就像炒瓜子的外皮一样,吃完手不会脏。而糖炒栗子吃完之后就会发现手是黑乎乎的,不仅每次吃完要清理粘在手上的“糖”,而且由于糖在炒制后特有的粘性,还很可能造成栗子外面的灰尘、沙子里面的脏东西粘到栗子瓤上,最终被带到我们的肚子里。
从食品安全的角度讲:炒栗子的“糖”经过反复的高温加热,暂时不能肯定它会不会产生有害物质,但肯定没有什么好处。而现在市面上出售的糖炒栗子,我们很难区别到底栗子表面靓丽的色彩是来自“糖”还是来自“石蜡”,为了让炒出来的栗子更漂亮,消费者看了之后更有食欲,在糖炒栗子里面添加石蜡现在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了。
在家如何做糖炒栗子
准备食材:板栗3斤,清水半碗,蜂蜜1勺
制作步骤:
1. 把准备好的板栗用清水洗干净,然后捞出,沥干水分。
2. 接下来这个步骤有些浪费时间,就是把板栗用刀子切割口子,这样蜂蜜更加容易进入板栗,更入味。
3. 把板栗放到平底锅内,加入适量的清水,不要太多了,锅底一层就可以了。盖上盖子,蒸煮几分钟,把水分吸收干。
4. 把一勺蜂蜜加入适量的温水,均匀搅拌,让蜂蜜充分化开。
5. 等锅里的水分收干后,就可以加入蜂蜜水了,然后盖上盖子,小火收汁就好了,注意不要糊锅了。
好吃又好做的糖炒板栗就做好了,卫生又香。
编辑: 堵燕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