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江苏多所高校2020年综合评价录取招生简章日前陆续出炉。在今年高校自主招生全部取消、强基计划仅有36所“双一流”A类高校参与招生的背景下,综合评价录取无疑受到考生家长的更多关注。
录取门槛被提高,大类招生更灵活
综合评价录取改革试点工作是落实国家和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对“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考试招生模式的积极探索。综合评价录取考生时,将综合考量考生的高考成绩、高校考核结果、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以及高校自身培养的特色要求五个维度的内容。
今年,共有21所高校在江苏省试点综合评价录取。A类高校9所,分别为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科技大学、南方科技大学、上海纽约大学、昆山杜克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B类高校12所,分别为南京师范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江苏师范大学、南通大学、扬州大学、江苏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
记者了解到,各高校综合评价录取招生人数基本与去年持平,均控制在本一总计划的5%以内。今年综合评价录取认可的竞赛奖项较多,报名条件种类也较多,只要符合其中一项,即可报名,但录取的门槛有所提高。有关专家指出,此前省里的相关文件已经明确,今年高校应进一步提高考生高考成绩在综合成绩中的占比,考生的高考文化总分原则上不低于所属科类本科第一批省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严格选拔标准是为了促进‘教育公平’,保证招生质量的同时,也让考生和家长更加理性地看待这一选拔。”
值得关注的是,西交利物浦大学等高校明确,按照专业大类进行招生,学生入校后在大一期间确定专业。“尊重学生对专业的自主选择是西浦以兴趣为导向育人模式的一种实践。”西交利物浦大学招生与就业发展办公室副主任王大伟说,一般而言,高中阶段的学生对大学的专业设置和学习方向了解不多,将专业选择安排在大一第二学期,让学生在大一期间有足够的时间去了解自己感兴趣的专业。“这样的人才选拔,能够让学生在选择专业时降低由于不确定而造成的风险。同时,学校还提供灵活的选专业和转专业政策,能够实现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领域的探索,并帮助未来的职业规划。”
特色专业盼人才,联合培养有优势
综合评价录取在招生录取环节进行积极探索,记者注意到,从可报考的专业可以看出,高校在培养环节也同样进行了改革创新,畅通成长渠道,实现招生培养良性互动。
扬州大学单独设置了“农科学科潜质类”报考条件,要求报考学生在高三第一次或第二次模拟考试中成绩在年级前30%,或高中阶段化学或生物成绩有三个(含)以上学期位于年级前20%。“设置‘农科学科潜质类’报考条件,主要是为了鼓励热爱农学学科类专业、立志服务三农的学生报考。” 扬州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刘鹏展说,农科是扬大传统优势学科,农科类10个专业所在学院都有相应的博士点、硕士点,各专业办学历史悠久、学科实力强、师资队伍雄厚,人才培养质量高,就业质量、升学出国率都比较高。“考生及家长一定要改变对农学类专业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认知,多了解现代农业和未来农业发展。”
江苏大学实施拔尖本科生培养计划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经选拔与考核后,理科考生可加入“金山英才班”、“吴仲华班”、相应专业的“卓越班”。江苏大学招生办公室副主任嵇留洋介绍说,“吴仲华班”由江苏大学—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共建,实施精英化培养。在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中遴选优秀新生组建“吴仲华班”,按照国际一流高校培养标准和模式,培养航空宇航动力及相关领域的高素质学术和工程技术人才。在车辆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能源与动力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4个专业中遴选优秀新生组建“卓越班”,实施“新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能够适应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人才。
“2018年我校与中国科学院大学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在电子信息类、环境科学与工程类、地理信息科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遥感科学与技术、农业资源与环境、生态学等8个专业进行联合培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招办主任郝咏梅说,作为中国科学院大学签约合作的第一所地方高校,南信大与中国科学院大学开展校际合作,进行本—硕—博一体化联合培养项目。联合培养的学生中,择优选拔不少于三分之一的学生推荐免试攻读中国科学院大学硕士研究生。学生拟攻读博士学位的,由中国科学院大学择优采取硕博连读方式。
学生体质要重视,体测也需动“真格”
此前,36所“双一流”A类高校“强基计划”招生均明确提出测试体育。同样,已公布的多所高校综合评价录取招生简章中也透露出一个强烈信号——体育或者说学生的体质素质更被重视。譬如南京师范大学明确,申请学生须满足综合素质评价中“学习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每项等级达到B级及以上。南京工业大学也提出,考生综合素质评价中“运动与健康”等级须为C级及以上。
“我们在设置综合评价录取报名条件的时候,特别突出了基本条件,其中把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运用到了我们的报名条件中。”刘鹏展介绍,报考学生高中阶段综合素质评价总表中,“学习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三项中获得1个及以上“A”等级,其中“运动与健康”项为“A”或“B”等级,突出了综合素质的要求。
“把体育放到招生的一个重要位置,其实是形势所迫、乘势而为。”南京理工大学动商研究中心主任王宗平表示,学生体质持续30年下降已成为不争事实。今年36所“双一流”A类高校“强基计划”明确测试体育释放出一个强烈信号,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一半以上的高校规定,体育测试具有一票否决权。“这些政策让广大家长和考生意识到,体育锻炼与文化课学习同等重要,从而引发中小学重视体育的正向连锁反应。”
此外,江苏此前出台的有关文件中也明确提出,有条件的高校要积极探索在校考中增设体育科目测试,测试项目由高校根据中学教学实际自主确定,测试结果作为录取的重要参考。
“当然出于安全等考虑,目前高校招生的体育测试不敢‘动真格’,‘强基计划’中只有武汉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敢测1000米。”王宗平指出,所谓体育测试,至少应当是指田径运动的跑、跳、投等内容或者足篮排、乒乓球、羽毛球这样的项目。身高体重指数、肺活量等测试更接近于体检项目,严格讲不能算体育测试。“莫把体育测试当体检。要进一步野蛮体魄,测个身高体重、肺活量或者立定跳远、实心球什么的,是远远不够的。”
交汇点记者 王拓
编辑: 谢诗涵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
很好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