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三月底的一天,苏州科技大学学生工作部董巍峰部长接到了一个奇怪的电话,来电人不肯透露自己的身份,却在电话里一个劲儿感谢学校,夸奖苏科大培养的学生素质高。
经过反复询问后,董巍峰终于弄明白了来电人的身份,她的河北唐山一位自闭症儿童的家长,她要感谢的是苏州科技大学土木学院土木1711班的路昶同学,五年来路昶同学一直默默陪伴和资助自己患有重度自闭症的女儿小星,用爱心和耐心给女儿带来了关爱和帮助。在第十四个世界自闭症日来临之际,她不但给学校寄出了感谢信,还特地打电话感谢学校培养了这么优秀的学生。
星星的约会
路昶的母亲从2009年起一直从事特殊儿童教育工作,直至2019年退休,母亲工作繁忙的时候会把他带到特殊儿童培训学校去和孩子们一起玩,学校里有许多自闭症的孩子,这让他很早就接触到这群“星星的孩子”。后来通过亲属朋友、网络媒体的了解,这个群体越来越吸引路昶的关注。2016年高二暑假开始,路昶在父母的帮助下,联系到唐山市世纪星培训学校,成为了一名志愿者。
从2016年开始,路昶每年寒暑假都与世纪星的孩子们相聚。在那里路昶主要工作是在老师课堂教学或者户外活动中看护自闭症儿童,防止意外发生,协助完成手工,参与为关爱孤独症儿童基金会募捐等。他还会仔细观察每个孩子的个性,鼓励孩子们开口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在陪伴的过程中,路昶大部分时候是被孩子们忽视的,但是他依然耐心地坚持着。长期的贴心陪伴和认真学习,路昶可以很快识别这些孩子的情绪变化,知道如何安抚他们,如何调解孩子间的冲突,渐渐的路昶收获了许多特殊的友情和信任。
默默的守护
看护自闭症儿童,是一件需要特别细心、特别有耐心的工作。路昶记得一次活动中,看护的老师看到有家长在陪伴,就短暂离开了一会儿,但是由于家长在看手机忙工作,没有看到孩子捡东西吞了下去,发现时孩子已腹痛难忍,只能紧急送医。还有一次,一位访客来培训学校看望孩子,离开时没有关好门,一个自闭症的孩子独自离开了学校,路昶跟着校长、老师们出去每一条街道都找遍了,寻不到孩子时,内心非常慌乱,第一次报警、做笔录,在警察帮助下查看监控,最后在学校旁边的小区里找到了孩子,这让他第一次感受到了自己的心已经跟这些弟弟妹妹们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小星是一位患有重度自闭症的孩子,因为接触久了,对路昶就有了一份特别的依赖。小星妈妈有急事的时候,会将孩子放到路昶家里让他看护。路昶每年都会从自己的压岁钱里面拿出500块给小朋友,一给就是几年,这样的帮助从来没有中断过。今年河北疫情比较严重,出行受到一定影响,路昶仍然通过微信方式转账给小朋友,但路昶的父母却从来没听儿子提起过资助的事情,反而是从小星妈妈口中得知的细节。
进入大学后,路昶所在的土木学院与苏州市爱之翼自闭症儿童教育中心开展合作项目:情暖“星”房——自闭症儿童关爱计划,对他更好地开展自闭症儿童帮扶活动提供了专业指导。他对自闭症儿童发自内心的尊重、包容,对这些孩子家长设身处地的理解和共情,也让世纪星学校的老师和家长们赞叹不已。小星妈妈说:“路昶对我女儿的陪伴和帮助,非常难能可贵,感谢学校的培养。”世纪星学校的王校长说:“在路昶的身上,我看到了一份宝贵的品质——低调、细致、坚韧。”
让他们不再孤独
据估算,中国约有70万~100万名自闭症儿童。作为一种精神障碍疾病,自闭症的病因至今仍然不明,也没有有效药物能够治愈。让自闭症儿童回归正常的生活,是路昶的梦想。
小林曾经也是一位严重自闭症儿童,现在已经二十几岁了,通过在学校和家庭中多年的康复训练,他已经可以完成基本的工作任务,也在当地的一家公司找了一份稳定的工作。他回到学校看望其他康复中的孩子们,并向老师和义工们表达感谢,这让路昶第一次感受到自己所做的事情,有着多么重要的意义,长期的志愿服务也有了成就感。
面对家长的感激,路昶觉得自己只是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但对于那些被称为“星星的孩子”来说,他的细致耐心、认真负责就是冬日里的一束暖光。性格低调的路昶本不愿意接受采访,当他知道他的事迹宣传可以为自闭症的孩子们获得更多的认同,让他们得到更多的关爱和帮助,也能让更多的志愿者加入到志愿服务的队伍中来时,他愿意勇敢一次,动员更多人关注这些可爱的孩子们,他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更多自闭症儿童拾起失落的星星,撑起他们明日的晴空。
近年来,像路昶这样坚守志愿服务初心的同学,还有很多。苏州科技大学始终紧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度推进三全育人,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文明修养,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宫淑阳、张梦然)
编辑: 蒋明睿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
爱心长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