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10月11日上午,为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委癌症筛查与早诊培训项目,进一步加强癌症筛查及早诊人才培养,由江苏省卫健委主办、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承办的“2021年江苏省慢病健康管理--癌症筛查与早诊培训项目”线下培训班开班仪式在江苏省人民医院举行。
据介绍,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及生活方式、生态环境等对健康影响逐步显现,癌症的发病率、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数据显示,目前导致我省居民死亡的前五位癌症依次为肺癌、胃癌、食管癌、肝癌和结直肠癌,这些严重危害着我省居民的健康,也带来沉重社会负担。因此,加大癌症防治工作力度势在必行。其中,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三早”策略已经被公认为是癌症防治最有效的途径。
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党委书记、中国医院协会副会长唐金海教授表示,这次培训项目的开展就是为了培养更多的癌症筛查早诊人才,进而提高民众对癌症的认知水平和筛查的早诊人才。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兰青表示,国家卫健委选择将此培训项目落地江苏,并希望通过此次培训,带动全省癌症防治工作的推进,将癌症治疗关口前移,真正造福江苏百姓。
据悉,本次培训班的线下实践课程将于10月11日至15日,10月25日至29日分两期进行,来自全省13市各医疗机构、疾控单位从事癌症筛查早诊工作及江苏省健康管理联合体成员单位的217名参培人员除了完成线上理论学习,还将在我院进行为期5天的实训,内容涵盖肿瘤筛查适宜技术、胃肠镜实操、常见肿瘤外科治疗进展分享、肿瘤影像案例分析、CPR培训等多个方面。
江苏省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健康管理学系主任张群教授在授课中指出,肺癌是中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肺癌的精准筛查是提高肺癌生存率的关键,对于肺癌的高危人群,如50-74岁有吸烟、肺部疾病、肺癌家族史等高危因素的人群中开展肺癌筛查。张群主任指出,通过低剂量螺旋CT检测能高效地识别早期的肿瘤病变。同时肺结节并不等于肺癌,因此发现结节也切莫过于紧张,建议根据专业医生的指导进行随访或相应治疗。
结直肠癌是中国第二大高发癌症,早期结直肠癌筛查的长期目标是降低人群结直肠癌死亡率和发病率。筛查方法包括粪便隐血试验、粪便DNA检测、结肠镜检查等。其中无创的检查方法如粪便隐血试验、粪便DNA检测,对于老百姓而言有很好的接受度,通过初步筛查出高危人群,推荐进一步结肠镜检查。目前指南推荐的筛查方法:免疫化学法粪便隐血试验(FIT),推荐筛查周期为每年1次;粪便DNA检测,建议筛查周期为每1-3年1次;结肠镜检查,推荐筛查周期为每5-10年1次高质量结肠镜检查。
在江苏省人民医院BLS、ACLS培训导师的组织下,所有学员将进行黄金十分钟——基础生命支持培训。为了加深学员对胃肠镜实践操作的感性认识,举办方还组织学员在鼓楼医院临床能力培训中心进行了实操培训。
交汇点记者 仲崇山
通讯员 朱晨 赵馨
编辑: 王甜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