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三年前,南京邮电大学经济学院2018级学生曹开宇去参加高校创业代表大会。会后他发现,各高校的参会代表们互赠自己学校的文创礼品作为留念。“一个学校的文创产品不仅是可以相赠留念的礼品,更是校园文化传承的新途径。文化底蕴是一笔宝贵财富。我要把讲述南邮故事加入到文创项目中,把它做起来!”
抱着打造学校文创品牌的想法,他和梁瑞华、郝庆虎、杨绵绵几位同学发起了“石头集”文创项目。“石头集”中的“石头”取自“南京别名石头城”的典故,也蕴含着踏实坚毅的自我鞭策之意。大家准备先从南邮起步,逐步推动到南京。经过精心设计与多次比赛的打磨,该项目日臻完善,获得了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创业”挑战赛省级一等奖,而他的项目也最终落地开花。
讲好故事的背后,曾持续亏损
随着石头集文创项目的实际落地与不断成长,资金投入和人员需求也迅速增长。在项目最开始落地的时候,持续亏损,人手不足,作为学生来说,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为了解决资金的困难,曹开宇开设了奶茶店并投入运营,以奶茶店的盈利弥补文创的资金亏损。面对人手不足的问题,他的好朋友、南邮的2016级学子郝庆虎出于对他的信任和南邮学子对母校的感情,毅然从原本的高薪岗位辞职,加入这个“陷入泥沼”、一筹莫展的项目之中。
他们深知,精心设计、讲好故事是文创产品赖以生存的价值原点。如何用文创产品来“讲述”南邮故事是摆在团队面前的棘手难题。在设计过程中,他们团队将一段简短的文案修改六十多次,只为了能和同学们达成情感上的共鸣;花费整个暑假反反复复修改明信片上的十二张图,去描绘独属于南邮的浪漫;他们不断寻找合适的途径与角度,设法让南邮的历史走进同学们的日常生活中。
为了扩大文创的影响力,他们团队和校内社团合作,为晚会和节日提供礼品;搭建了服务同学们校园生活的“柚易云校园”微信小程序,来为文创引流;借助校园自媒体发力,充分利用互联网时代的场景模式,营建社群来实现价值转化……
在和伙伴们戮力同心的努力下,石头集文创也在南京邮电大学仙林校区图书馆旁落地营业。自此,学校的老师同学们在校内就能买到精心设计的南京邮电大学文创产品,学校的文化多了一条连接校园师生生活的新纽带。
“总有人间一两梦,还我一生不平憾”
“我们的文创发源于南邮,更要走出南邮。”在他们团队成员同舟共济的努力下,项目稳步前进,经营状况好转。石头集文创团队与凤凰书城达成了长期合作,逐步走出了校园,走进迈皋桥初级中学、燕子矶初级中学等学校的校园。
“石头集文创项目创立至今已有两年,哪怕前方还会有很多困难,我还是要为了情怀把这件事做下去。‘总有人间一两梦,还我一生不平憾’,文创就是那个梦想,把我的很多遗憾都填平了。”曹开宇这样说。
通讯员 田文飞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葛灵丹
编辑: 王甜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