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多个部门联合印发的《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于3月1日起施行,办法明确医疗机构应按照相关原则开展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长期以来,病人换一家医院就诊一切检查都要“重头再来”的现象饱受诟病。专家表示,随着此办法的出台,“一病多查”现象将有望得到遏制,与此同时,好事办好也期待更多可操作的细则出台。
“没想社区医院做的多项检查,到这里都认可,医生说不用重新做了!既省钱又省事,实在好!”3月1日上午9点,记者联系到了正在盐城市妇幼保健院建卡的齐女士。
二月下旬,孕10周的齐女士在盐城市亭湖区新洋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了B超、尿检、血常规、心电图等,“之前听说有些医院会不认社区医院的检查,如果要在医院生产,会要求所有检查、检验都在本院做。从建小卡到生产,我们通常不会在同一家医院做,重复排队、检查,也耗时耗力。现在有了新政策,方便多了!”齐女士感叹。
在江苏省中医院,消化内镜中心主任医师肖君正在通过“云门诊”为互联网医院的患者进行远程问诊。她告诉记者,互联网医院可以让患者少跑腿,因此,江苏省中医院互联网医院此前已实行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只见肖君打开互联网医院的医生端,就可以看到患者此前通过患者端通过拍照上传的检查结果。“我们会重点注意患者上传的检验报告,如果患者拍得不是很清晰,我们会要求他们重新上传。看检验报告时我们会重点关注影像,如果可以足够支撑病情诊断,我们会予以采纳。保证医疗质量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如果发现检查报告有不清晰、质量不达标、或因时间用药等导致患者病情出现时,我们还是会要求他们在就近的综合性医院重新做一次检查。”肖君表示。
看病烦、看病贵,多次查、反复查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每次检查病人都要重复排队、缴费等,耗时耗力。
“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有利于降低医疗费用,减轻百姓负担,节省医疗资源,广大医务人员也会大力支持的。”南京鼓楼医院检验科主任沈瀚认为,结果互认是有前提条件的,要落实好这一办法还有许多细则待完善,比如近千个检查检验项目中,哪些项目是可以互认的、在什么样的时间界限内可以互认、什么样级别的医院之间结果是能互认的,等等。
江苏省人民医院检验学部主任潘世扬解释说,有些影像学结果,如CT、X片子等可能十天半个月不会发生太大变化,短期内不需要重复检查,但有些血液生化指标会随着患者病情发展容易变化,如凝血指标、生化指标。例如糖尿病酮中毒患者的血糖随时会变化,重症肺炎患者的指标也一天内都存在很大差异,这就需要再次检查。患者需要理解,这里的检查并非重复检查,而是临床规范诊断的需要,需要多次检测的比对以更好掌握病情的动态性。
专家解释说,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有利于患者看病过程资料信息的延续性和可比性,从整体上来看有利于在各家医院看病资源信息的有效整合,节约患者的总体医疗支出,但不是简单的减少检验费用。检验的准确、及时,可以减少因为诊治时缺乏而造成的误诊、误判。从整体来看,正确的检验检查是有利于总体医疗费用减少。
据专家介绍,《管理办法》也明确表示存在医院不互认的几种情况,其中包括手术、输血等重大医疗措施前的肝炎、梅毒、艾滋检查检验项目需要重新检查。这是保护医患双方的权益。
另外,检查检验不仅仅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也可以作为观察治疗效果的判断依据,比如对于“二对半”阳性的乙肝患者,入院后这5项检查不需要重复检查,但医生要判断药物对抗病毒治疗的效果、乙肝病毒在体内的载量时,就要反复多次抽血检查。
检查结果互认任重道远。潘世扬表示,因为在相同项目检查中,目前也存在不同仪器、不同试剂、不同体系标准、病原学、方法学的区别,甚至实验室温度也会影响结果,这些并不具有可比性,因此对于“结果互认”都需要一个具体可操作的实施方案。实验室和影像科同质化发展是推动检查检验互认的基础。
江苏省中医院副院长吴文忠告诉记者,他注意到《管理办法》有这样一条细则: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当指导辖区医疗机构统一检查检验结果报告单样式,对于检验结果应当注明所使用的检测方法及参考区间。鼓励医疗机构将在同一区域范围内互认的检查检验结果在一份报告单中出具,并在报告单上统一标注相应互认区域范围和互认标识。“对患者负责,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的质量监控是关键。诚然,不同级别的医院的仪器设备、医生的看片水平等等会有差异。因此,对基层医院检验人才的培训、及时更新换代医疗设备、提升检验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当医生对其他医院的检验成果有疑问时,也要及时和患者做好沟通。对医生来说,三查七对永远必不可少。”吴文忠表示。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仲崇山 王甜 叶真
编辑: 谢诗涵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