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7月31日下午,华为技术有限公司CEO任正非带队访问南京大学,引发了网友们对于“中国芯”的又一次集中关注。
访问中,任正非点赞了南京大学的科技贡献,他表示,南京大学作为一所著名高等学府,积极面向国家需求和国际前沿,很多科技成果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为国家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希望华为与南大有更深入的合作和交流,共同发现创新机遇,希望大学像“灯塔”,点亮教育之路,不拘一格培养创新人才。
据介绍,早在1993年,华为就在南大设立奖学金、奖教金;从1998年开始,双方连续举办5届“华为杯”南京大学学生科技创新竞赛。2018年,华为在南大设立“紫金学者”人才基金,助力南大引进并培育信息与通讯技术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南京大学每年均有多位毕业生赴华为就业,“中国芯”里,充满着“南大智慧”。
“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去年有49位毕业生签约华为,投入到‘中国芯’的研发中。”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刘斌告诉记者,芯片设计对应的核心专业是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集成电路专业未来2—3年内对人才的需求近40万人,其中IC设计需求量15.5万人。我们和华为一道成立了联合实验室,欢迎更多的同学加入我们,为‘中国芯’贡献自己的力量。”刘斌说。
不止是芯片研发,记者从南大了解到,近年来,华为与南大互动合作更加频繁,双方共建校企联合实验室7家,其中专项联合实验室研究方向涵盖了人工智能、软件工程、声学技术、超构材料、半导体显示等领域。南京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副院长黎铭介绍,2019年,南京大学和华为一道,成立了华为—南京大学LAMDA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进一步加深在基础研究方面的合作。“LAMDA已有多项成果在华为成功应用实施。双方在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的研究和转化方面的‘强强联合’,必将带来更大的技术进步。我们的很多优秀毕业生毕业后都选择加入华为,为中国科技贡献自己的力量。”
记者了解到,LAMDA研究所2018届毕业生朱越博士,在入职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一战成名,通过对项目中AI算法的重构和优化,使内存开销大幅减少至50%,训练时间急剧缩短为原来的10%,成为部门AI算法研究方面的带头人。“一直相信华为能够提供巨大的舞台和无限的可能性,有无数的想法在这里得到实现。我从未对自己的选择感到后悔,反而被不知何时被印入心中的巨大自豪感与使命感包裹。”朱越博士说。
交汇点记者 杨频萍
摄影 佘治骏
编辑: 叶真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