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这节开到田间的实践课让我对专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能够亲身参与到学院与政府的党建合作中,切实为乡村振兴做些实事,我的心里特别激动。”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土壤医院”实践课程学员钱一凡说。6月3日,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土壤医院”实践金课把课堂搬到了宜兴市西渚镇白塔村的田间地头,利用“党建+”平台开展特色实践课程,将思政教育融入课程,有效提升了课程思政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当天,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与宜兴市西渚镇党委签署了党建结对共建协议,并在西渚镇建立“扬州大学土壤医院分诊所”、“扬州大学‘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以及“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大学生党建活动中心实践基地’”。“土壤医院”实践课程学员全程参与观摩,学生们通过实际参与校地合作项目,更深刻地感受到深入基层、服务基层的责任与使命。
在实践环节,学生们在“土壤医院”首席指导老师钱晓晴的带领下,深入田间进行土壤采样,雨中的田地泥泞不堪,给采样带来了困难,钱老师鼓励学生,他表示,同学们应该秉承坚苦自立,不忘初心的理念,不怕吃苦,走进基层,用自己的青春理想点亮美丽中国。同学们耐心将土样装进采样袋并带回实验室分析,接下来,他们将根据结果为农户制定详细的土壤改良方案。
“此次实践课程将课程思政融入实践教学活动中,为今后课程思政的开展提供了新思路。学院将持续利用‘党建+’平台,推进体验式、案例式、研究型实践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使命担当和家国情怀,鼓励学生用专业知识服务农业建设,成为建设美丽中国的主力军!”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张锋说。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葛灵丹
通讯员 陈燕 周畅
编辑: 蔡姝雯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