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衣着从“黑灰”走向“个性”;饮食从“温饱”走向“健康”;住房从“蜗居”走向“广厦”;出行方式从“单一”走向“多元”;生态环境从“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到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6月17日,由南京林业大学党委宣传部主办的“礼赞百年辉煌致敬美好岁月”——“生活的变迁”主题展在该校开幕。
作为学校庆祝建党百年的主要活动内容之一,展览突出政治性、教育性、普及性、互动性和艺术性,分衣、食、居、行和环境五个篇章,以小视角展现大变革,同时结合学校专业优势与学科特色,多角度、立体式地展现了南京林业大学的科研创新成果与国家发展、人民需要丝丝相扣,为该校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了生动素材。
“党史学习教育要接地气,才能冒热气”
从南湖烟雨中初心深植的一叶红船,到逐梦航程上劈浪前行的巍巍巨轮,百年大党的光辉历程要怎样讲给今天的年轻人听?
“党史学习教育要注重青年人的体验感,用富有时代特色和广大青年师生喜闻乐见的鲜活方式,才能见行见效、入脑入心。”南京林业大学党委书记蒋建清表示。党史学习教育启动以来,南京林业大学精心组织、推陈出新,全方位多层次贯彻落实,推出了各具特色的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此次“生活的变迁”主题展,选取日常生活中最根本的衣、食、居、行和环境,透过生活变迁交汇党史发展的脉络,从每个人身边可感知的时代变化,见微知著,让师生们切身感受建党百年的沧桑巨变。
在校党委宣传部的牵头组织下,土木工程学院、风景园林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家居与工业设计学院、轻工与食品学院和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等共同策划。经过近两个月的精心筹备,展览以图文、模型与实物相结合的形式,串联起了中国社会的百年变迁及百姓生活的变化,让观展者在沉浸式体验中感悟伟大成就的来之不易。
活动现场,来自艺术设计学院的同学们演绎了一场颇具年代气息的时装秀,再现了国人从“一衣多季”的灰黑蓝白到如今“一季多衣”的五彩缤纷、个性时尚。“服装是穿在身上的历史”,参演者之一、艺术设计学院环境设计专业大一学生祁妙说,“从‘穿的暖’到‘穿的美’再到‘穿的智能’,相信未来中国设计一定能够引领世界风尚。”
从党史中思考学科发展
展台前,轻工与食品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系青年教师党员范恭健带来了最新研发的校企合作产品:有机蓝莓汁、银杏果粉、文冠黑果茶、冻干草莓脆等等。“民以食为天”,他介绍说,从解放前的吃不饱到解放初期的基本改善、改革开放后的逐步吃好,再到二十一世纪的更加营养和便捷,中国老百姓的食物品种、膳食结构、营养意识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的学科发展也在紧密结合时代需要,应用植物生物技术开发系列植物性食品,让国人吃得安全、吃出健康。”
为了将科学精神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让党史学习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在这场主题展览中,南京林业大学各院系结合专业特色,聚焦学科发展,将党史中汲取的前进智慧和力量融入日常。
利用高地错落的花卉模拟起伏的山峦,洁白的石子是那自然间欢畅的河流,河岸边红色火焰状的凤尾鸡冠花组成党徽的图案,再用金色麦穗组成五颗星星,风景园林学院风景园林学专业博士生赵楚利用一周左右的时间设计并营建了这组“锦绣山河庆党辰”主题景观。“城乡环境的变迁史,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见证和缩影。我要发挥自己的专业所长,让更多城乡宜居的美丽画卷在中国大地徐徐展开,激发出更加磅礴的绿色发展新动能。”
既是策展者、参展者,又是讲解员
“石磨是什么东西?它是干什么用的?”“以前的火车居然长这个样子?现在的高铁比它漂亮多了!”现场,大学生带着“慕名来访”的小学生们参观老照片、老物件,给他们讲述光阴里的故事。
策展期间,南京林业大学相关学院的同学们参与到搜集、整理、布展的全过程中,通过将思政内容和艺术感染性融合贯通,引导青年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树立大历史观,心怀“国之大者”。展览期间,他们又化身为志愿服务讲解员,接待校内外络绎不绝的观展者,将他们在过程中的所思、所想、所悟,分享给更多的人。
家居与工业设计学院的同学们用模型搭出了不同年代的家居变迁;未来也许我们会乘坐由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师生设计的无人驾驶的绿色环保电动车,飞驰在土木工程学院师生参与设计的过江通道里……大学生们的奇思妙想让小朋友们不时发出惊叹,“在这里我见到了许多以前没看过的东西,原来我们的生活变化这么大”,南京玄武外国语学校附属小学三年级学生唐煜淇说,“未来我也要像哥哥姐姐们一样,造出更多更好更先进的东西,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幸福美好。”
任由时代变迁,风云巨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有增无减。而“让老百姓幸福就是党的事业”,这是一个百年大党的初心所在、使命所系。通过这堂沉浸式情境体验党课,南林师生从红色基因中汲取强大的信仰力量,让党史学习教育走新更走心。
通讯员:方彦蘅;摄影:周祝营、张智尧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王拓
编辑: 谢诗涵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