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近日,扬州大学文学院徐林祥教授主持的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在中国大学MOOC网第7次开课,本次开课在线注册学习人数达15686人,且人数仍在不断增加。
除扬州大学中文师范专业的学生,该课程还吸引了来自云南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湖北大学、山西师范大学、吉林师范大学等全国100余所高校中文师范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这门课程为何有如此大的吸引力?
专业团队“精品”频出
“每周的课程安排井井有条,翻开目录我就知道该如何学习,视频课程讲解完知识点,还会用具体的课文范例来帮助同学们理解。” 该校文学院中文师范专业的周易同学一直在慕课平台学习。
“实际上,课程团队为了使课程设计全面完善,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徐林祥说,早在2013年,他作为课程负责人,联合校内外多位语文教育领域专家学者,共同完成了《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课程的拍摄录制。2015年,该课程通过教育部组织的验收并在“爱课程”网站上线,不久后获批为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2016年,在此前的工作基础上,徐林祥再次组织搭建授课团队,拍摄录制了全新的“慕课”课程,随后建成江苏省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免费向全社会开放,2019年,该课程获批为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目前,该课程团队共有教授2人、副教授2人、讲师3人。2017年9月,该团队承担的《汉语言文学师范生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项目获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2018年11月,由徐林祥主编的《百年语文教育经典名著》获江苏省第十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师生互动写成“连载作品”
“这门在线课程融学生讨论、教师答疑、师生互动为一体。”周易说,“在讨论区,同学们提出了很多有趣的话题,老师也经常在讨论区为同学们答疑解惑。”
众多学习者中,除了在校大学生,还有在职乡村教师。“疫情开学后,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乡村教师王文琴在课程讨论区向老师直言困惑,希望在这里找到“最优解”。
“除了基础知识与专业技能,作为一名教师,我更想把自己的教育理念分享给同学。”齐心苑是该课程教师团队的一员,也是在线课程评论区的“常客”。“优秀的教师都是找到了适合自己的风格”“很多老师都是因为教学中的点滴感动坚持着”……讨论区里留下的话语,浸润着同学们的心田。
“‘云讨论’不只是讨论,更有惊喜。在讨论区,郑昀老师给我们布置的第一道讨论题,是回忆高中时的语文老师,讨论区不少同学都发了帖子,故事都特别感人。”该院中文师范专业的宋苏琳同学兴奋地说,郑昀在每个帖子下面一一留言,并把讨论题写成了一部每天都有更新的连载作品,广受欢迎。
多平台助“云学习”“落地开花”
“有趣、灵动、活跃是这门课程最大的特点。”宋苏琳说,除了讨论区的互动外,这门“慕课”还可以搭配扬州大学中国语文教育研究所“共享母语”微信公众号、中国语文教育网等平台等“一起服用”,“这些平台上有丰富的专业内容,对课程进行有效补充,使云课堂更加生态立体。”
该课程融教学录像、PPT、练习、测试等为一体,使“云学习”“落地开花”。宋苏琳说,这门课程对即将面临实习的她来说,有着十分实际的帮助。“这门课让我对未来的职业有了更清醒的认识,我之前对语文老师的作业批改、课文讲解等方面都存在疑惑,这门课,帮助我系统学习了这类知识。”
“我是转专业的学生,这门课给了我兴趣,也教给我方法,帮助我从学生视角转换到教师视角来看待中学语文课程,为学好师范生技能提供了新的思路。”该院中文师范专业1708班王源同学说。
作为在线开放课程,《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自开课以来,已累计给近30000名在校学生提供了完备的课程资源,也为众多走上教师岗位的工作者提供了借鉴参考。
通讯员 虞璐 李悦
交汇点记者 王拓
编辑: 叶真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