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6月4日至6日,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所单位270余名嘉宾齐聚南通理工学院,共同研讨应用型高等教育体系构建与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本次会议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院校研究分会主办,南通理工学院承办。众多学者共聚一堂,畅所欲言,多视角交流,零距离切磋,展示应用型院校研究的成果,分享高校治理的心得,营造和谐的学术氛围。
5日上午,2021年应用型高等教育体系构建与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学术研讨会开幕式在南通理工学院科技楼大会堂隆重召开。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院校研究分会创会会长、文华学院校长、华中科技大学原党委副书记刘献君,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院校研究分会理事长、武汉理工大学原副校长张安富,江苏省教育厅高教处处长邵进,江苏省高教学会副会长、江苏理工学院党委书记朱林生,南通市教育局副局长姜学勤,合肥学院党委书记王其东,东莞理工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马宏伟,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郭建如,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院校研究分会常务理事、常熟理工学院应用型院校研究中心主任顾永安,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院校研究分会秘书长、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副教授张俊超,以及南通理工学院董事长陈明宇、校长王宝根、党委书记江应中出席会议。开幕式由张俊超主持。
开幕式上,陈明宇致辞。他代表南通理工学院董事会及全校师生员工对各位领导、专家、对参会的各位代表的到来表示诚挚的欢迎,向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院校研究分会、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高教学会及各兄弟学校长期以来对南通理工学院的改革发展给予的关心、帮助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他强调,南通理工学院作为一所新设立的应用型本科高校,紧扣“地方性、应用型”,积极围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南通市建设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的重要战略机遇,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开办专业,瞄准企业需求培养人才和提供各类服务。学校注重实践教学和能力培养,注重产教融合与政校企协同,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他指出,建设应用型高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需要高校充分挖掘内部发展潜力,也需要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科学指导,宏观管理和大力支持,同时也离不开高校间的交流合作和经验共享,他希望各位专家聚焦年会主题,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毫无保留地分享经验,交流心得,为南通理工学院的应用型高校建设把脉问诊,开出良方,共同促进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与发展。
张安富致辞。他指出,应用型高校是中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和人力资源的重要基地,承担着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使命。本次会议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一次学术研讨会。在当今大变革、大挑战、大机遇并存的新发展阶段,全国应用型高校应紧扣时代脉搏,紧抓发展机遇,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把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有机结合起来,构建应用型高校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衔接的新机制。他认为,当前全国已有大批在改革中产生、开放中成长、创新中发展的应用型院校,如合肥学院、常熟理工学院、东莞理工学院、江苏理工学院、南通理工学院等,在办学定位、办学理念、发展战略、建设成效、服务社会等方面回答了为什么要办应用型高校,办什么样的应用型高校,怎样办好应用型高校等重大命题。他希望今天参会的代表可以分享这些高校的成功经验。最后,他希望参会者在会议中积极互动交流、开拓视野、收获友谊。
朱林生致辞。他认为本次研讨会既是学术交流,相互学习切磋的学术平台,也是立足新发展阶段积极谋划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又一次重要学术盛会。他指出,加快构建应用型高等教育体系,推动应用型本科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是适应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和现实需求。他强调,本次学术研讨会围绕应用型高等教育体系构建与应用型院校发展主题进行深入研讨,恰逢其时、回应关切、顺应时事。他感谢南通理工学院为本次会议的召开付出的辛勤劳动,并认为南通理工学院是一所有教育情怀,有特色,充满生机的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他表示,将期待各位专家学者围绕论坛主题进行思想碰撞、观点融合、经验分享,努力形成更多理论成果与实践共识,用大家的远见卓识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邵进在开幕式上讲话。他认为此次研讨会有特色,有意义,体现了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建设与改革发展已经到了一个重要的历史时间节点。他强调应用型本科教育同研究型大学只是在办学理念、人才培养路径等方面存在不同,应用型本科也可以办成高水平大学。他指出,应用型本科要想办出特色,就要有使命感和责任担当,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育方法的应用,教学方法和过程要体现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特点,学科和专业的布局要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和学校办学理念,要和经济区域发展相适应。对于区域的高等教育改革,要为应用型高校单独设立方案,分赛道去进行发展。他解读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流大学群体”“一流大学体系”“一流人才方阵”,认为这三个词对应用型本科高校同样适用。他认为南通理工学院办学非常贴近南通地区包括长三角地区的产业需求,体现出举办者的办学情怀。
开幕式后,刘献君、郭建如、王其东、马宏伟、王宝根、朱林生、顾永安分别带来7场高水平的主旨报告。刘献君从产教融合、城校融合、学术与技能融合、通识与专业融合、共性与特性相融合等五个方面作《在融合中成长——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考》报告。郭建如从方向定位与体系建构、发展阶段与历史任务、形神兼备与类型特色、资源战略与创新发展、高校种群与区域生态、总结与讨论等六个方面作《应用型高校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问题探讨》报告。王其东从学校创建应用型大学的实践探索、新时代推动应用型大学高质量发展的思考、以“十四五”规划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三个方面作《新时代、新发展、新要求:以“十四五”规划引领应用型大学高质量发展》报告。马宏伟从东莞理工学院简介、新发展阶段人才培养工作再思考、一流应用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三个方面作《教育的初心与大学的使命 一流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探索》报告。王宝根从理论思考、实践探索、主要成就三个方面作《以能力为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报告。朱林生从应用型人才:内涵及重要性;新一轮审核评估:“新”在何处;新一轮审核评估:应用型办学导向等三个方面作《新一轮审核评估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报告。聊城大学党委书记关延平教授和常熟理工学院顾永安教授分别主持主旨报告会。下午,三场平行分论坛在南通理工学院科技楼大会堂、科技楼报告厅与行政楼小会堂同时进行。围绕产教融合与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院校研究与应用型高校高质量发展、专业集群建设与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三个主题,25位专家学者分别作了精彩的报告。
平行分论坛结束后,所有嘉宾重回科技楼大会堂,顾永安为大家作《新起点上应用型本科如何再出发再发展》主旨报告。他从我国应用型本科发展的基本历程、应用型本科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应用型本科正处在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新起点上应用型本科如何再出发再发展、新起点再出发再发展亟需加强应用型院校研究等五个方面详细阐述了报告内容。报告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院校研究分会副秘书长张凌云博士主持。
闭幕式上,张安富作总结讲话。他指出,本次研讨会既有宏观层面的研究,又有中观层面的研究,还有微观层面的研究,有高度、有深度、有广度,体现出了三大特点:一是高端性。本次研讨会是院校研究分会举办的专题研讨会中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一次。7场主旨报告站位高,时代性强,观点性指导性强,前沿性引领性强,分论坛的报告内容新颖、各有侧重,体现了学术研讨会的高水平。二是学习性。各主讲人基于高等教育进入新发展阶段的新形势,新要求,运用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办法,借鉴国际院校研究经验,探索中国特色院校研究的范式,聚焦应用型院校办学面临的新挑战、新机遇,丰富了院校研究的理论成果,提升了院校研究的学习品位。三是实践性。研讨会报告以及提交的学术论文,都注重结合高校自身的办学实践,聚焦真问题,开展真研究,阐述真成果,力求真管用。既有先进教育理念的引领,也有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的设计,既有院校研究的理论成果,也有院校治理改革的探索和应用型办学实践的印记,充分体现了院校研究的学理性与实践性的结合,彰显了院校研究聚焦应用型导向,研究成果都直接服务于学校领导的决策,服务于学校的治理,服务于学生的发展。在讲话的最后,张安富从应用型院校建设应精准对接社会需求、应用型院校建设与产业发展相互赋能、应用型院校建设应从传统走向新型三个方面畅谈了自己本次研讨会的感受。
闭幕式的最后,下届研讨会承办单位洛阳理工学院副校长马珺为大家介绍了该校办学特色与办学理念,并诚挚欢迎专家学者们莅临学校交流指导。
6月6日上午,参会嘉宾参观了南通理工学院人才培养展览馆、校史馆、党建思政馆,浏览了校园风光,感受了南通理工学院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王拓
编辑: 蔡姝雯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