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七月本不是适合离别的季节,不是烈日,就是暴雨,让人兜兜转转走走停停。新冠疫情让今年的毕业季注定特殊,虽不能别前欢聚,但亦可赠物寄情。扬州大学伯藜学社为2016级的陶学子们准备了一份特殊的毕业礼物,以代祝福,以表相送。
借薄礼,望君珍重
这是一枚特制的U盘,愿它记录幸福美好的校园点滴,愿它装满永不褪色的青春记忆。扬州大学资助中心的老师还特意为毕业陶学子们精心制作了心形毕业照并录制了暖心的毕业祝福,祝陶学子们在未来乘风破浪,逐梦远航!五十份沉甸甸的心意在短短几天时间中陆续寄到了全国各地16级陶学子的家中,让陶学子们再次感受到了学社四年以来如家一般的归属和温暖。
16级陶学子孟颖表示很遗憾未能与师友一一道别,但收到伯藜的礼物让她很是惊喜。小小的礼物,深深的祝福。她感念伯藜的恩情,铭记母校的培养,四年的难忘感动,溢于言表。亲爱的陶学子们,伯藜从未将你们忘记。前路再远,伯藜仍是你可憩息的港湾,遇到困难,记得伯藜曾给你传递的温暖。守望相送,望君珍重。
忆往昔,流年似水
离别之际,往日的温馨回忆如同电影般一帧帧地在眼前闪过。2016年,五十名陶学子克服重重困难,怀着对未来的憧憬和期许,赴扬求学。在扬大,他们遇到了伯藜学社,成为了五十分之一。江苏陶欣伯助学基金会的资助大大地减轻了他们的家庭负担,来自学社的温暖持续不断地照亮着他们前行的道路。在伯藜学社的四年里,五十名陶学子不只是拥有了一个温暖的家,更是拥有了一个更宽阔的平台,日常团辅、暑期支教、领导力培训、新加坡交流……伯藜丰富多彩的活动让他们的大学生活过得充实又快乐。
每一位陶学子对学社都充满了感恩,伯藜学社不只是一个简单的社团,她留给陶学子太多的温暖和美好回忆。大学四年,学社给予了每一位陶学子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帮助,孟颖对学社充满了感恩,“感谢在最好的年纪遇到最好的伯藜,我想我永远不会忘记我是伯藜大家庭里的一份子,永远是陶学子……感谢每一位学弟学妹们的祝福,感谢老师的关心,感谢基金会的帮助,也感谢陶爷爷这四年的资助,我会永远将您的恩情珍藏于心!”
展未来,意气风发
自2001年起,江苏陶欣伯助学基金会在扬州大学在的设立“伯藜助学金”,用以帮助家庭经济困难但志存高远的大学生们顺利完成学业。资助采用“一助四年”的方式,从入学开始连续四年给予50位贫困学子每人每年5000元的现金资助。扬州大学伯藜学社是挂靠校学生资助中心的校级A类社团,由获得“伯藜助学金”的陶学子组成,以自助、互助、助人为宗旨,通过举办各类创新性、公益性、文化性的社团活动,为广大陶学子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锻炼自我的空间和舞台。
在学校和基金会的帮助下,16级50名陶学子于今年顺利完成了大学学业。赵晓宇、史亚千、杨亚东等12名陶学子分别升入扬州大学、河海大学、南京大学、东北大学、武汉大学等知名高校继续读研深造。其余陶学子也陆续找到了心仪的工作,进入大北农集团、雨润集团、中铁四局、冠科生物技术(中山)有限公司等优秀的企事业单位。扬州大学资助中心的老师由衷地为这些陶学子感到高兴,这是一群普通却又不平凡的孩子,希望他们都能前程似锦,万事胜意,不负伯藜、不负青春!
年复一年,每一位陶学子都在伯藜学社这个大家庭中感受到了物质与精神层面的双重感动。而这份来自伯藜的毕业礼物也成为了扬州大学伯藜学社前后辈之间传递祝福的纽带。毕业陶学子们在感动之余,向学社献上了衷心的祝福,并给学弟学妹们留下了诚挚的建议。18级陶学子徐有江表示,“学长学姐的建议和祝福都非常真挚,我们也会蹈厉奋发,努力前行!”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相信16级陶学子们带着学社满满的祝福,在未来一定可以乘风破浪保初心,前程锦绣美如画。
通讯员 金淑文 吴月 潘琪
交汇点记者 王拓
编辑: 谢诗涵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