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南京首家夜间鱼刺门诊开放,卒中救治通道升级,多家医院开放无假日门诊和午间门诊……连日来,江苏省内各医院推出系列便民服务,优化门诊服务流程,提高诊治水平,探索精准服务新模式,以更加“接地气”的服务提升卫生健康服务水平和质量,满足老百姓多元需求。
服务更接地气“便民门诊”被重新定义
晚上吃鱼不小心卡了鱼刺拔不出来,医院夜间又无法内镜检查,只能忍耐一个晚上;被宠物咬伤到社区医院注射狂犬疫苗前要先去南京二院挂号并处理伤口,来回跑太麻烦;老人家身上的慢性创口到了医院应该挂哪个科……这些发生在身边的小麻烦往往会带来大难题。
5月下旬,南京明基医院相继推出了夜间鱼刺门诊、动物咬伤门诊和慢性创面修复门诊三个便民门诊。这些“接地气”的便民门诊,在为老百姓解决问题的同时,也解决了遇上小问题不知道挂哪个科的难题。
南京明基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副主任刘宏刚表示,人们在吃鱼时可能会因为种种原因不小心卡入鱼刺,当鱼刺很难在间接喉镜下看到时,就需要通过专业的内镜系统才可以清晰完整地看到咽喉部情况,而很多医院的夜间未开设内镜检查。“我们的夜间电子喉镜检查时间为17:00-21:00,就是考虑到了大家吃晚饭的时间。”此前,南京明基医院已经进行了夜间鱼刺门诊的试运行,每天晚上大概有10-20人前来就诊。门诊不仅可以处理不小心卡入的鱼刺,还可以处理鸡骨头、虾皮等其他异物。
以往,便民门诊是医院为了方便患者提供开处方拿药以及进行一些简易医疗处理等设置的服务门诊。2016年9月,江苏省提出大医院开始取消便民门诊。而此次南京明基医院开设的便民门诊,为“便民门诊”给予新的定义。“这也更加彰显了我们为患者提供精准服务的理念。”南京明基医院院长于振坤表示。
升级“生命通道”加快医联体建设
每12秒就有一人发生脑卒中,每21秒就有一人死于脑卒中,发生脑卒中时,早一分钟救治就能挽回190万个神经细胞……脑卒中已经成为导致我国疾病死亡的第一病因。5月28日,设置在急诊中心的江苏省中医院中西医结合卒中中心启动,并引入全国中医系统首台DSA(血管造影数字减影技术)。
“卒中病人往往发病急、病情凶险。卒中中心启动,为我们救治患者提供了加速度。”江苏省中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吴明华表示。一旦接到有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指令,江苏省中医院卒中介入团队将立即启动绿色通道,分秒必争,对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病人在急诊做完CT后,即可进入卒中中心通过DSA取出血栓,这一过程只要5分钟,大大节约了患者的救治时间。
有了先进的设备,如何更加迅速地了解患者信息?当前,江苏省中医院已构建院外急救网络,与秦淮区1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双向转诊绿色通道。一旦社区医院发现卒中高危人群,即可与江苏省中医院多学科医生进行交流,为病人赢得最佳救治时间。“未来,卒中管理平台将与南京120联动,在救护车上就能将患者的检查报告传至医院。这样,我们就可以做好准备,以最快速度为患者进行手术。”吴明华说。
江苏省中医院党委书记方祝元表示,此次卒中中心软硬件建设的完善升级,是江苏省中医院打造卒中分级诊疗的一种新模式,有利于促进医联体发展,也是为了更好地为老百姓提供精准快速可及的医疗服务。
切实考虑百姓需要 精准服务正当时
6月1日起,南医大附属逸夫医院即将开放无假日门诊。而在此前,省内已经有多家医院开放了无假日门诊和午间门诊。
2个月前,江苏省中医院推出了“门诊中午排班制”和周日专家门诊。该院门诊部主任吕东岭表示,考虑到上班族、外地患者就诊时间不固定等因素,医院在原有周日专家门诊排班基础上,特别增设了部分科室专家坐诊,在方便患者安排时间的同时也可以缓解门诊就诊压力。
南医大附属逸夫医院医务处主任杨钧表示,在此次作出开放无假日门诊的规划安排以前,医院曾做过调查。“我们医院位于南京市江宁区,住在这里的年轻人较多,平时他们上班比较忙碌,周末可以带家人前来医院看病问诊。所以,我们特意增加了儿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皮肤科等个门诊安排,肠镜、胃镜等项目同样开放。”
“灵活安排门诊时间的背后,是医院瞄准精准服务、改进医疗服务的体现。”江苏省卫健委医管中心副主任王宁表示,综合性医院主动解决以往患者在就医过程中觉得麻烦但一直没有被解决的“卡点”、升级“生命通道”、加快医联体建设等措施,正是创新服务模式的体现。医院的服务理念由过去的“以病为中心”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是改善医院医疗环境,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关键。为患者进行精准服务,既提高了患者满意度,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医院的影响力。
交汇点记者 叶真
编辑: 王甜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