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没有任何遥控,全凭编好的程序,自制的智能小车如何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任务、通过弯弯绕绕的轨道?8月24日上午,由中国自动化学会主办、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承办的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创意组总决赛、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华东赛场预决赛在南信大开幕。
本届大赛创意组总决赛吸引了来自全国70所高校、90支队伍、共计340余人报名参赛,华东赛场预决赛吸引了来自华东地区59所高校、209支队伍、共计560余人参赛。
任务有点“惊险”,“后浪”乐在其中
记者现场看到,在赛场中所有的选手都脱鞋进场,比赛前第一件事情是擦拭跑道。在双车会车组别,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自动化学院的盛泽轩告诉记者,“这是一场技术和速度的比赛,灰尘等产生摩擦力也要考虑在内。毕竟小车一跑起来,我们就没法进行干预了。”
第一辆三轮车从车库出发,将一个“乒乓球”带给一辆四轮车,中途交接完成后,四轮车再将小球带回车库。途中小球不能落地,否则比赛成绩无效。当天赛场上,盛泽轩和队员王越峰、曹彤要完成的就是这个比较“惊险”的任务。
让三轮车和四轮车会车,任务很有挑战,盛泽轩充满信心,“我们考虑了四五种小球交接的方式,比如磁铁、弹簧等等。今年我们还采取了阳光算法和灰度图像处理,对赛场光线不足等各种环境有更好的适应力。硬件上我们还使用了新型测距模块等。”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自动化学院的盛泽轩告诉记者,他从大二起就开始参赛,今年已是他第三次来到智能车竞赛的赛场,“久经沙场”的他对这项赛事乐此不疲。
他说,每年11月公布赛题之后选手们就要开始备赛,每天除了上课,其他时间都“泡”在实验室里,备赛的半年里智能车几乎成了他的生活重心。他和团队其他成员需要自学甚至自主创新去完成比赛任务,软件方面需要编程,硬件方面需要做电路设计、机械结构设计等,这些都是课堂上涉及较少的。“智能车竞赛让我更加了解和喜欢自动化专业。”目前,盛泽轩已经保送至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即将在智能化机械方向上进行进一步学习和研究。
新增AI电磁组、深度学习组,接轨科学前沿
此次华东赛场预赛时间为8月24日至25日,赛事共设五个组别,分别为基础四轮、双车接力、节能组、信标组与AI电磁组。
赛场上,小车在赛道上前进、转弯、爬坡,选手们全神贯注,根据小车运行情况随时调整算法,不断优化,每当一辆小车顺利“爬坡过坎”,运行一圈回到终点线,赛场内就爆发出阵阵掌声。
信标组比赛区域不时传来“滋滋”的声音,双车组两辆小车接力不停,今年新增的AI电磁组格外引人注目。
上海理工大学的参赛队伍“重装小兔队”参加的正是AI电磁组比赛,他们的小车一圈又一圈地在赛道上运行着,不断挑战自己的最好成绩。团队成员叶海瑞说,比赛要求小车的电磁传感器距前轮中心轴不能超过5厘米,对原始学习数据的准确性要求特别高,机器学习的加入让他觉得这个组别“更有趣味性”。
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组委会秘书处主任、清华大学教授卓晴说,竞赛每年都会有所创新,今年由于人工智能的兴起,引入了AI电磁组,不需要手工编写算法,而是靠机器学习的方法让小车自主学习和完成运行。
8月26日,令人格外期待的创意组全国总决赛将继续在南信大举行。在创意组全国总决赛上,除了室外光电ROS组别之外,今年还新增了百度深度学习组。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华东赛场组委会秘书长、南信大自动化学院院长助理周旺平说:“深度学习是人工智能方向一个比较前沿的课题,我们利用深度学习的模型,通过采集数据、训练模型,使小车能在给定的模拟道路上自动行驶,包括自动识别红绿灯、斑马线等道路标识,让比赛与工业中的实际情况更加接近。”
卓晴介绍,比赛所用的车模虽小,但其包含的很多基础知识、开发的工具链、所要求的能力与真车是相通的。竞赛以设计制作在特定赛道上能自主行驶且具有优越性能的智能模型汽车这类复杂工程问题为任务,鼓励大学生组成团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提出、分析、设计、开发并研究智能汽车的机械结构、电子线路、运动控制和开发与调试工具等问题,激发大学生从事工程技术开发和科学研究探索的兴趣和潜能。
线上线下相结合,今年不设全国总决赛
中国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李少远教授介绍,本届大赛在疫情防控的要求下,比赛模式发生了变化,大赛分区赛、省赛,不再集中组织全国总决赛,线上、线下相结合开展,组织难度更大,要求更高。
此次华东赛场比赛不仅有激烈的线下比拼,现场还有来自北京乾勤科技的两位主播进行实时的赛事解说,为大家带来了一场精彩绝伦的线上直播。
据了解,全国大学生智能车竞赛自2006年开展以来已连续成功举办了十四届,目前已发展成为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400多所高校2000多支队伍参与的重要赛事,在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培养创新意识、工程实践能力和求真务实学风等方面产生了显著效果,对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国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李少远,东南大学教授戴先中,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组委会秘书处主任、清华大学教授卓晴,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组委会成员马莉,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校长李北群、副校长邓志良出席大赛开幕式。
通讯员 方向 唐翠梅
交汇点记者 杨频萍
编辑: 叶真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