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北上广深的最高,都是他的手笔”“国内已封顶的7座100层以上钢结构摩天大楼,他主持承建了4座”……11月7日,陆建新先进事迹报告团成员之一、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被誉为“中国摩天大楼钢构第一人”的中建钢构华南大区总工程师陆建新,应邀来到母校南京工业大学为全校师生作宣讲报告,并受聘为南工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特聘教授。
“全国道德模范”回母校宣讲“主题”
陆建新1982年毕业于南京工业大学前身之一的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工程测量专业,现供职于中建钢构有限公司。18岁毕业后,他做了14年工民建现场施工测量,接着干了23年钢结构工程项目现场施工管理,37年里始终奋战在施工第一线。
据介绍,国内已封顶的100层以上摩天大楼有7座,均为钢结构,陆建新主持承建了其中4座。公司所在地深圳从上世纪80年代到现在有4个地标性建筑,他也全部参与了建设。
报告会上,中建钢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发榜、陆建新本人、中建钢构基础设施事业部执行总经理邵新宇、中建钢构华南大区技术管理部业务经理高瑞、中建钢构深圳市公安局第三代指挥中心项目综合管理员陈奕文等5位报告团成员,结合亲身经历和深切感悟,以真挚的语言和生动的故事,从不同角度讲述了陆建新的先进事迹。
据悉,陆建新曾多次受邀回母校,此次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新时代学习大讲堂”特邀嘉宾,回到母校宣讲。
“这是一场‘工匠精神’的盛宴”
“这是一场关于‘敬业、坚守、奉献、创新’的报告会,是一场‘工匠精神’的盛宴。”南京工业大学党委书记芮鸿岩听完报告会后感慨。
的确,37年来,“敬业、严谨、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一直推动着陆建新在岗位上不断创造奇迹。
2012年,陆建新在平安金融中心做项目经理时,项目使用的是4台国内最大型号的动臂式塔吊,因此只能把塔吊安在外墙上,这种做法在国内基本没有,如何保证这四台庞然大物既安全地附着,又快速地爬升,成了陆建新的心病。那段时间,陆建新每天“一根筋”,反复组织“头脑风暴”研讨论证,在几个月时间里,几乎逢人就说塔吊。最终,他与团队攻克了这项世界级难题,研发设计了“悬挂式外爬塔吊支承系统及其周转使用方法”,节省工期96天,取得直接经济效益7680万元。经鉴定,该项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夺得日内瓦国际发明展特别嘉许金奖。
1994年,陆建新来到当时的亚洲第一高楼——深圳地王大厦。当时,工程建设领域的安全保护措施普遍比较落后,地王大厦也不例外,为了获得更加精确的测量数据,他每天就行走在巴掌宽的钢梁上,脚下就是300多米高度的悬空。
论资历和能力,陆建新完全可以选择远离施工现场。可是他说:“做具体事,我心里更踏实一点。”也曾经有别的企业多次以数百万年薪请他去,都被他婉言谢绝:“做人,要懂得感恩,要专一。”
“陆总的故事还会一直延续下去”
“楷模的使命就是为年轻人树立一个榜样。”带着这样的使命,陆建新回到了母校,用自身经历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担当和作为做最好的“注脚”。
“陆总的事迹真的震撼到我了,很感动。”南工大2016级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邓龙同学刚刚签约了中建钢构,听了陆建新的报告后他对未来更加笃定:“作为一名即将入职中建钢构的新人,这次报告会对我今后从事的工作有很大的鼓舞和启发,教会我在今后的工作中追求完美,对工作质量严抓细抠,对工作内容勤于思考,敢于创新。”
“陆总是南京工业大学的骄傲,我们从他身上感受到了什么是央企楷模,什么是大国工匠,这是一曲‘爱与奉献’的交响,也是我们南工大师生特别是广大学子的一节人生必修课,相信陆总的故事还会在我校一直延续下去。”芮鸿岩介绍,此次活动是学校广泛宣传道德模范先进事迹,推进全校师生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投身到创业型大学建设的重要举措。
交汇点记者 蒋廷玉 通讯员 朱琳 摄影 钱澄 张金凤
编辑: 蔡姝雯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