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珊珊今年8岁,刚上小学二年级。近日,妈妈发现孩子头顶前额处头发变得异常稀疏,便心生怀疑,“小小年纪怎么会脱发,不会是得了什么皮肤病吧?”然而,在妈妈的询问下珊珊主诉头皮不疼也不痒。最终,经过妈妈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稀疏的头发并不是自然脱落,而是被珊珊自己拔掉的。每当写作业遇到困难或情绪激动时,珊珊就会无意识地揪拽头顶前额处的头发,久而久之此处便秃了。
南京市儿童医院皮肤科主治医师杨潇告诉记者:“这种由于自己拔头发而导致脱发的患儿在门诊中并不少见,我们一般称之为‘拔毛癖’。”拔毛癖是由于患者自己反复牵拉、扭转和摩擦毛发引起的脱发,也可因使用镊子、剪刀或剃刀所致,是一种自身导致的精神性疾病,尤其以学龄期儿童较为多见,在学习压力、精神压力下出现无意识的拔头发行为,部分患儿还会合并有咬甲癖。通常来说,拔毛癖在初期并不宜被家长察觉,但时间长了便会出现脱发、斑秃等情况,从而引起家长的关注。
很多患儿家长会担心,“秃了的头发还能长回来吗?拔毛癖能彻底治好吗?”杨潇表示,如果孩子只是拔掉了头发而没有伤及发根和毛囊,头发是完全可以恢复的。但如果揪拽严重,将头发连根拔除,导致毛囊破坏,便较难再生了。此外,小于五岁的幼龄患儿多数病程较短,愈后较好。而大龄儿童至青春期发病则容易病情较重,若不及时发现,及时干预,有可能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和社交能力。因此,家长平时要注意观察孩子的行为,一旦发现头发异常变少、稀疏,需警惕是否存在拔毛癖,及时带孩子到院就诊,及早干预治疗。
目前,由于孩子年龄较小,对于拔毛癖的治疗以心理导向和认知行为治疗为主。家长首先要给孩子提供一个轻松、自由的环境,不要给予太多的压力和斥责;其次,随时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当孩子情绪激动时可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式缓解,并多予以理解、沟通、宽容和支持;最后,如果经过长期的行为纠正病情并未缓解,应及时寻求专业儿童心理医生的帮助。
交汇点记者 张宣 通讯员 张艾萱
编辑: 王甜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