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10月21日,“人工智能与教育转型发展研究”国际学术论坛暨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教育人工智能研究会成立大会在南京邮电大学举行。
本次活动由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主办,南京邮电大学承办。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张新科,省高等教育学会会长丁晓昌,华东师范大学“生命·实践”教育学研究院院长李政涛,叶美兰共同为教育人工智能研究会揭牌。
南京邮电大学校长叶美兰表示,人工智能技术将对教育教学方式与教育行业产生变革,作为承担人才培养职能的高等院校,亟需拥有预测和培养学生在人工智能时代生活和工作所需的技能的能力,以及解决被人工智能替代的低技能职业和促生的新职业导致的学生就业、创业的诸多问题的能力。她希望,与会专家学者与南京邮电大学开展更广泛更深入的交流合作,希望此次会议更好地推动教育人工智能发展研究,增进高校与行业产业对接,促进教育人工智能理论创新与实践发展。
据介绍,“人工智能与教育转型发展研究”国际学术论坛共分为四个阶段,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进行10场专题报告会和主题讨论。华东师范大学李政涛教授、北京师范大学黄荣怀教授、华南师范大学胡小勇教授、美国南加州大学富勒顿分校杰出教员和未来领导学院主任Currie Ding Jo Hsia、加拿大阿萨巴斯卡大学Maiga Chang教授、日本神户大学Chengjiu Yin教授、西南大学刘革平教授、南京师范大学沈书生教授、南京邮电大学张刚要教授,分别从从不同的视角对推动智能技术与教育的融合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加强教育人工智能研究是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当务之急。”张新科也指出,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技术革命和社会治理变革从来就是耦合在一起,进入新时代,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已经对教育场域、主体、内容、方式等方面产生系列“化学反应”,并仍将深层次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发展,推动未来教育的结构性变革。
丁晓昌认为,人工智能正在开启一场比工业革命发展速度更快、涉及面更广、颠覆性更强的社会变革,给教育带来了革命性影响,推动教育领域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应用,为构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技术支撑体系,已经成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趋势和必然选择。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葛灵丹
通讯员 张金帅 毕莹莹
编辑: 王甜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