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这是个气球吗,它真的可以飞吗?”1月1日下午,南京大学仙林校区国际会议中心前的大块方坪上,很多小朋友扬起了小脑袋,眼巴巴地看着一只“白胖子”“飞”上蓝空。
新年第一天,南京大学举行了“飞艇开放日”活动。这是“白胖子”是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丁爱军教授牵头的首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气专项”——“我国东部沿海大气复合污染天空地一体化监测技术”项目中用来科学试验的系留飞艇。
“空中飞客”吸引了一大波的中小学生,还有幼儿园的孩子们。近距离接触飞艇,小朋友们兴奋非常,“哇!真的飞起来了呢,‘大白鲸’在天空是干什么的呢?”有小朋友萌萌地问道。
对于小朋友们的疑问,科学家们可毫不含糊。在仙林国际会议中心紫金厅,丁爱军教授为大家专门播放了视频和照片进行讲解。
在科学家们的讲解中,孩子们了解到,原来大飞艇可不是用来给我们观赏的呢,相对于快速略过的飞机,它最大的优势就是滞空性能,可以停在空中,通过一个点上的上下移动,给大气作“切片”,大气中包括PM2.5在内的空气污染物的化学组分以及影响PM2.5生成的气体成分。
由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研发的飞艇,半小时就可以飞到1200米的高度探测。一片惊呼声后,有好奇的小朋友钻进了地面的控制舱内,此时,监测技术平台上正显示出臭氧、气压、一氧化碳、PM2.5等数据。那么这个数据是从哪里来的呢?丁爱军指着飞艇下面的“吊篮”,这个看似不大的方形盒子,可足足有200多公斤重!“飞艇搭载了先进的黑碳气溶胶质谱和多台配套设备,可以监测黑碳、颗粒物的组分,不仅知道空气好不好,还可以知道污染物的来源。”总而言之,有了这些设备,给大气作分析诊断那就不难啦!
新年第一天,团队为何会选择带着大家看“大白”?“大家平时科研工作很忙,但科普这回事,咬咬牙也就坚持下来了。”丁爱军告诉记者,自从飞艇来到南大,校园周边很多中小学生都很感兴趣。团队做观测试验很多年,这次特意留心记录了一些影像资料,乘着元旦天气正合适,回应下南大青年教师以及周边中小学生的热情呼声,孩子们兴奋的眼神和各种各样的问题,让我们坚定了以后继续做科普的决心。“当然,我们这次科普不完全是对中小学生,成年人其实更需要科普。这次相信很多跨专业的青年教师都很感兴趣,这也为大家互相了解跨学科的工作以及为未来进一步开展学科交叉打下基础。” 丁爱军表示。
据介绍,飞艇试验将在1月10日左右结束,观测数据将为大气污染研究提供更全面的技术支持。除了飞艇之外,这次试验还将有多架飞机、无人机、海洋科考船、地面和高山站分别在从京津冀到长三角的整个东部地区开展观测,有望获得高质量的第一手科学数据,能够更好地认识大气复合污染的成因,为大气复合污染防治提供科学支撑。
交汇点记者 杨频萍
编辑: 葛灵丹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
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