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为庆祝建党99周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系列讲话精神,南京科技职业学院举行了“绽放战疫青春·坚定制度自信”主题教育系列活动。“80后”唐忠宝教授、李如芝护师、“90后 00后”最美战疫青年集体亮相共同讲述信仰的力量。
青年教师讲述大国担当,坚定信仰
学校“青马工程”外聘导师江南大学唐忠宝教授受邀主讲《疫情防控中的大国自信与责任担当》。他围绕“拒绝偏见、敢于亮剑”“敢于亮剑、善于亮剑”两个角度解读“什么叫意识形态”,用青年人的话语阐述“四个自信”。唐教授扎实深厚的学养、风趣幽默的语言令在场同学深刻感受到信仰的力量。
讲座现场,18级数控技术徐柯永康同学说,宝哥用风趣幽默的语言、丰富精准的案例,让我认识到必须正确并理性地看待疫情,不信谣不传谣,维护网络环境的和谐稳定;要懂得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敢于担当、积极作为;坚定制度自信,努力奋斗,为国家的繁荣昌盛献上自己的一份力量。
“80后”医护人员奔赴防疫一线,践行初心
学校邀请到南医大四附院党员李如芝护师作为导师讲述她的援鄂经历。她作为江苏省首批支援湖北医疗队的一员,大年初一丢下两个年幼的孩子奔赴武汉,在他乡奋战50多个日夜。在这50多天的艰苦条件下,她用强大的精神力量,精湛的护理水平,救助患者。看着她脸上的压痕、趴在桌上疲倦的睡颜、自信又坚定的微笑,所有的学生心中燃起了敬意,眼泪夺眶而出。现场一阵阵热烈的掌声就是为她的无私与大爱点赞。
18级媒体艺术设计李昊聪同学说,通过聆听李医生的故事,深刻感受到在抗疫一线拼搏奋斗的医护人员的艰辛与伟大,作为青年大学生,更要勇于吃苦,敢于磨砺,只有这样才能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待,扛起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大学生参与战疫志愿服务,奉献青春力量
疫情暴发以来,学校累计有200多名大学生在家乡担任志愿者,平均志愿服务时长为每天6小时,平均志愿服务天数22天,志愿服务领域分布于高速卡口检测、防护宣传、政策解读、便民服务、防疫消杀、物资运送、心理援助、社区排查等等。
校团委在今年的五四评优中特别增加了“最美科院战疫青年”奖项,用于激励那些勇敢投身战疫实践的青年大学生们。
智能制造学院朱国瑞是一名“95后”大三学生,作为社区抗疫志愿者累计服务时长超过500小时。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陈鑫是“00后”大一新生,作为全国最小的手语翻译师在线为武汉火神山医院的一位老年听障患者翻译,在医患之间搭起了沟通的桥梁,被评为“江苏青年好网民”。藏族学生扎西松宝和扎西索南分别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和唐古拉山镇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工作,冒着零下二十多度的严寒,开展疫情防控宣传、消毒、排查、登记工作。
现场,学校话剧社学生演出抗疫微话剧《特殊的快递》,用幽默的话语中表达了青年们坚定信仰、报效祖国的决心;一首音诗画《奋斗的青春最美丽》,用柔美的话语体现出青年们奉献自我、服务社会的热情。
近年来,南京科技职业学院始终突出思想引领、聚焦主责主业,坚持不懈地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青年、指导青年,打造线上线下联动的“信仰公开课”模式,发挥校内外多类型导师团队作用,指导组织团员青年加强理论学习,坚定信仰、践行初心,构建多形式、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思想教育体系,激发了青年团员的爱国之情和强国之志。
交汇点记者 杨频萍
编辑: 谢诗涵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