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感恩’是一种对世间所有人所有事物给予自己的帮助和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并铭记在心,付以爱的回报。”近日,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辅导员陈粲通过线上直播,给1903建筑工程班的同学们上了一堂名为‘感恩·致敬最美逆行者’的网络思政课。
一堂生动的网络思政课,激发了学生们的感恩之心。课后,一条信息在班级群里炸开了锅。“课后作业—疫情背后显亲情:1、请每位同学利用这个超长‘寒假’学着为自己的父母做一道有家乡特色的菜肴,并将菜谱分享到班级群里。2、尝试学习做一道其他同学分享的菜。”
陈粲表示:如何让学生学会感恩一直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学生和父母亲在一起的时间变得更多了。1903建筑工程这个班于建工学院而言较为特殊,班级由汉族、藏族、布依族、苗族和土族等多个民族组成。因此大家互换菜谱,可以学着给亲人做一顿“不一样”的美食大餐,让家人足不出户就能体验到各个民族的美食文化。同学们根据上传的菜谱照片或者做菜视频学习做不同民族的特色菜,对于他们的‘寒假生活’来说也是一场不一样的经历,不仅增进了班级多民族同学之间的感情,增长了知识,更加能够让他们去学习对父母、对亲人、对他人感恩。
母亲生病卧床,藏族小伙儿贴心照顾
“热锅入油,不断掂炒,一个个干蘑菇在空中翻转又落入锅中,西红柿的鲜嫩多汁······一碟香喷喷的西藏烤蘑菇就这样被端到了饭桌上。沙发上的母亲静静的注视着小伙,眼里的笑意正浓,”视频来自1903建工班的昂布札西。母亲腿部骨折卧病在床已久,这次的疫情的到来,更是让生活雪上加霜。原本有些内向的札西,为了让母亲宽心,这段时间反而变得开朗活泼了很多。札西负责照顾母亲的饮食,顺便“偷学”了母亲那一手好厨艺。他按照母亲口述的菜谱做出一道西藏烤蘑菇,拍成照片发到班级QQ群之后,因为卖相很好大受好评甚至于都想吃上那一口藏菜,札西又把母亲口述的做法写下来放在了朋友圈里。
土族美食“搅团儿”:三代人的其乐融融
吕华伟是一名来自土族的学生,他在群里分享了土族的特色美食“搅团儿”的做法以及他们三代人一起做“搅团儿”的温馨小故事。吕华伟告诉记者:“起初我也是随口一提想学做‘搅团儿’,她们都愣住了,很长时间不做已经快忘记当初的味道了。”话虽如此,吕华伟的姥姥、舅妈还是走去厨房,尝试再做一次“搅团儿”。吕华伟便去厨房菜缸里舀菜,帮忙抬水,舅妈负责起锅倒水,姥姥这位主厨则将面粉倒入锅中。弟弟妹妹们开心的在一旁打闹,并在口中念叨要吃好几碗,在这样其乐融融的氛围下,一道“搅团儿”便做好了,等把各种咸菜的调料端上桌之后,大家相视一笑,尝着三代人一起做的“搅团儿”。窗外是空荡荡的街道,窗内是其乐融融的一家人。事后吕华伟同学在群里分享了这个幸福的故事,并将“搅团儿”的菜谱写下来发到群里。同学们也都学着做“搅团儿”,甚至发明许多新吃法同吕伟华分享。
疫虽无情家有爱,风雨过后盼君归
二月七日,正值元宵节前夕,尽管受到病毒的影响,但每家每户还是沉浸在团圆的幸福之中。可一串铃声打破了刘义家的团圆,他的父亲刘伦,中建四局的队长,立即接受了前往抢修有贵阳“小汤山”之称的市公卫一期应急工程的任务,并负责通风管的工作点。
刘义在父亲接受工程任务后,也在家乡贵州黔西县做起了防疫志愿者,通过口头和书面的途径向不同文化程度的村民宣传科普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知识。同时从未做过菜的他,还利用做志愿者的休息期在母亲的指导下学习烧红烧肉。
刘义告诉记者,现在他只能偶尔和父亲通过视频联系一下。“我父亲去贵阳,因为要加紧抢修‘小汤山’,大家都是24小时轮流倒班,父亲他们是夜班,每天只能睡五六个小时,而且有时候还会因为时间差的关系而吃不到饭。最近父亲肠胃炎犯了,可是他依旧坚持奋战在一线。因此我在家一直在练习如何做好父亲最爱吃的红烧肉,只希望他能早点回来尝尝我的手艺。”
妈妈,我想带您出去看看
藏族小伙阿扎家住青海省果洛州班玛县知钦乡克买村。因家住山脚下,并没有覆盖网络信号。所以阿扎每天最常做的事就是看书和放牛。
疫情期间,阿扎每天坚持爬上山顶主动向老师报平安,并了解外面的事情回去说给母亲听。阿扎的母亲,一辈子都生活在山里,对外面的世界很是向往,阿扎每天都会将自己的知道故事的分享给母亲。青椒肉丝是他照着群里同学分享的食谱学做的第一道菜。母亲边吃着他做的菜,边听他讲述着山外的故事。
辅导员陈粲告诉记者:阿扎主动和他分享了第一次给母亲烧菜时的情景。“老师,我今天做了一份青椒肉丝给我妈妈吃,她很开心,我和她说了外面的故事,我看出了她的向往,我想要好好学习,我想要将母亲带出大山,带她看看外面的世界。”
“米饭杀手”苗族酸汤鱼配腊肉:陪伴打消不愉快
吴卓鸿同学在群里讲述了他为家人做苗族特色酸汤鱼和腊肉的背后故事。疫情期间全城封闭,吴卓鸿的家人待在家里百无聊赖。这一切被这个苗族小伙看在眼里,他想趁着这个机会做菜给大家吃,消除家人的紧张。
起初的吴卓鸿有点担心,从未在家里做过菜的他非常担心做的不好吃。上大学以来曾在志愿服务时学过做菜,今天也想着在父母面前“露一手”。母亲听到动静后闻声赶来,躲在门口偷偷地看着他忙进忙出,还招手父亲过来瞧着,看到吴卓鸿拿起刀生涩的对着鱼肉,母亲急得想出手,却被父亲一把拉走,示意让孩子专心做菜。吴卓鸿从厨房端出酸汤鱼和腊肉,呼喊家人们吃饭。家人们装出一副“惊讶”的样子,吃了之后都直夸他手艺不错。他说:“后来我才知道,他们其实早就看到我在做菜。而且说实话,那天的酸汤鱼有点咸。”
传承爱与坚守,“疫”往无前
王运宇同学的油焖大虾、谷宇同学的红烧排骨、朱百顺同学的辣子鸡……一个个菜谱和暖心的小故事都在这个特殊时期为大家送去了温暖。发起这次活动不久后许多同学纷纷在群里留言说父母品尝了自己做的菜后不论味道都会为自己竖起大拇指。
该校党委书记刘金存表示:疫情是特殊的现实课堂,疫情无情,人间有爱,在疫情面前,我们有责任引导教育学生懂得爱与感恩,通过感恩教育,让学生看到社会大爱,在危难时刻,学会用宽容、善良和感恩的心,感恩社会,反哺社会。
交汇点记者 王拓 通讯员 陈粲 付亚婷
编辑: 蔡姝雯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