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7月29日,在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上,江苏作为唯一的省级政府代表发言交流。
江苏是研究生教育大省,全省共有近22万在校研究生,数量位于全国第二。面对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新形势,提高质量是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
树立质量导向,率先启动综合评价
优质生源,是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最为重要的前提条件之一。2019年的数据显示,来自“双一流”高校的生源占江苏高校研究生总招生数的37.77%。其中,硕士研究生“双一流”生源占比34.60%,博士研究生“双一流”生源占比高达63.90%。
“我们希望吸引更多来自高水平学校及优势学科的优秀生源。”东南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金石教授告诉记者,学校2019年接收推免生比去年增加10%,其中来自“双一流”建设高校的生源数占比接近90%,比去年增加11%。2019年录取的全日制博士生中来自“双一流”建设高校的生源数也比去年增加16%。
来江苏读研究生的选择,来自对优质培养质量的信任。“十三五”以来,全省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经费年均达43亿元、年均增长超过7%。每年省级财政安排高水平大学专项建设经费34亿元。”省教育厅厅长葛道凯说,目前全省91%的研究生在15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和12所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就读,57%的研究生在一流建设学科和省优势学科学习。
“江苏高校数量多、规模大,整体实力在全国较为靠前,但实力超群的一流大学和学科还不够多,很多都处于‘成长期’。”葛道凯坦言,研究生教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有待深入探索,协同、开放、共享的研究生培养机制有待进一步创新,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
今年,我省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启动研究生教育综合评价,参与综合评价的36个高校中,获得A等的部属博士高校4个、省属博士高校7个、省属硕士高校4个。省教育厅一级巡视员洪流说,综合评价分为立德树人、导师队伍建设、质量保障机制、综合改革和第三方质量评价5个一级指标(含11个二级指标),“通过综合评价,推动高校更加注重研究生教育内涵,也让高校主动梳理研究生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升我省研究生教育质量。”
“到2025年,江苏将形成布局结构更加优化、培养机制更加完善、资源配置更加合理的研究生教育体系。” 洪流说,到2025年,江苏在学研究生规模达到25万人,其中博士研究生力争达到4万人、硕士研究生达到21万人。高水平大学中具有海外学习经历的研究生比例达15%。到2035年,江苏在学研究生规模达到33万人,其中博士研究生力争达到6万人、硕士研究生达到27万人,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规模比例更加适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初步建成具有江苏特色的研究生教育强省。
挤掉“水分”,注重学位授予质量
去年10月,一向校风持重的南京大学,对206位博士研究生、98位硕士研究生督促按期答辩。此前,该校研究生院还发布消息,对环境学院一名未在最长学习年限内完成学业的2011级博士研究生下发拟予以退学处理的告知书。
严把研究生教育“出口”质量关,江苏研究生教育“动真格”推动“学位挤水”,提高研究生培养水平,保障学位授予质量。“我们积极构建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和监督体系,特别是推动高校建立健全研究生分流淘汰机制、时限终结机制和学术不端零容忍机制。”洪流说。
来看一组数据:2018年,江苏全省应届毕业研究生按期毕业4.2万人,延期7256人,分流淘汰682人。2019年,全省应届毕业研究生按期毕业4.2万人,延期8266人,分流淘汰758人。“连续两年分流淘汰1440人。”洪流说,研究生分流淘汰的主要原因有3个,一是无法完成学业,二是中期考核不合格,三是极少部分因为学术不端。
硕士学位论文抽检评议是省级层面把控研究生培养出口质量的主要工作。2018年,省教育厅共抽检38家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含科研院所与部队院校)的1989篇硕士学位论文,合格率达97.40%,较上年度提升0.43个百分点;优秀率达5.55%,较上年度提升1.96个百分点。
“这说明各培养单位越来越重视研究生培养环节的最后一道质量把控关口。”洪流说,江苏每年公开发布《江苏省研究生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委托第三方对全省毕业研究生的就业情况、培养质量与社会需求进行调查。“今年,还将出台《江苏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计划》,提出推进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一揽子行动方案。同时,加强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监测和评估,引导高校坚守质量标准,提升人才培养水平。”
推动产教融合,契合地方发展需求
江苏是教育部确定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省份。当前,通过调整存量、培育增量稳步扩大专业学位点规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数占硕士研究生总数的53%,今年将超过60%。“今年江苏新增的1万个研究生招生计划,基本都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洪流说。
“目前研究生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互动仍然不足,科教融合、产教融合离预期构想还有很大差距,研究生教育系统还存在较为明显的封闭性。” 南京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汪霞教授表示,研究生教育模式如何更加强化产教融合、协同创新是江苏面临的新问题。
紧密结合国家战略和发展实际,江苏优化调整研究生教育类别结构、学科结构,推动研究生教育更加契合高质量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2019年江苏高校博士毕业生留苏就业2076人,占博士实际就业人数的57.6%;硕士毕业生留苏就业23271人,占硕士实际就业人数的59.6%。洪流指出,基于江苏是制造大省,研究生教育优先布局与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等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密切相关的学位授权点,“每年投入10亿元实施优势学科建设工程,178个优势学科中,50%以上是为相关学位授权点。”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江苏高校在推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探索,把产业导师“请进来”,遴选七批次共1601人次产业教授到省内30多所高校担任研究生导师,涉及智能制造、信息、化工、金融、医药、农林等30多个领域;把研究生“送出去”,建立4658家省级研究生工作站,每年吸引6000多名高校导师、8000多名企业导师和数万名研究生进站开展科研活动。
“去年,省教育厅与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华为公司等多个具有影响力的科研机构或大型企业签订了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教育战略合作协议,加快自主培养高水平人才。”葛道凯说,譬如与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联合实施“集萃研究生培养计划”,该院将按照硕士1万元/年、博士3万元/年、博士后5万元/年的奖励力度,参与培养600—1000名集萃博士(后)、6000—10000名集萃硕士研究生。华为公司将在江苏优选高校开展“创智计划”,支持高校开发不少于10门在线精品课程或教材,培养不少于1000名具有华为人工智能工程师认证的学生。
交汇点记者 王 拓
编辑: 王甜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
增量提质并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