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又是一年“七夕”节。无数眷侣,因为疫情相隔两地。有的奋战在南京公共卫生医疗中心,有的坚持在支援核酸采集的一线,不同的战地,却有着相同的祈愿:让彼此用爱,约定一场胜利。
许佳丽&尹志强:每天云见面的“战友”
8月11日晚,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援南京公共卫生医疗中心医疗队驻地酒店内,第二批次医疗队队员、该院肿瘤科主治医师许佳丽正在观看驻地与医院本部联合开展的《“两在两同 共抗疫情”江苏省人民医院战“疫”声音》直播节目,屏幕另一头的主持人之一,就是她的丈夫——江苏省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尹志强,他曾是去年医院援武汉重症医疗队的队员,今年除参与核酸采集工作外,也在医院应急办支援。
许佳丽与尹志强认识近10年,结婚7年。7月31日,许佳丽出征前线,“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也是大内科医生,在这种特殊时期自然是义不容辞、积极参与的,希望尽自己的全力。”许佳丽说,队内很多人都曾是丈夫的队友,“我经常碰到人说是受他之托要好好照顾我,每一个人跟我说一遍,我就脸红一次,其实我真的不需要特意照顾”,说起丈夫,许佳丽十分自豪,“去年是他上战场,今年也该轮到我了!这些他曾经的战友,如今也是我的战友,换言之我俩也是战友了,希望他的直播节目越做越好,这个节目给我们前线队员扩充了不少专业知识,每天都觉得获益良多。”
汪洋洋&蒋远远:欠你的拥抱,回来一定补上
7月28日上午10点,重症监护病区护师汪洋洋坐上了即将开往南京公共卫生医疗中心的大巴车,巧合的是,对面就是他的妻子、心脏大血管二病区护师蒋远远工作的地方——医院核酸采集中心。今年7月,尚在哺乳期的蒋远远参加了核酸采集支援工作,经常加班到很晚。“这次出征前,她对我千叮万嘱,让我放心去干,别担心家里和孩子。其实我很担心她,可这就是我们的使命!”汪洋洋说。
汪洋洋和蒋远远2019年结婚,女儿刚满6个月。自7月1日起,蒋远远就主动报名参加医院本部的核酸采集工作。“我们两个都是党员,这种时候党员应该冲在前面”,回忆丈夫出征前的时刻,蒋远远觉得很戏剧化:“前一天晚上我采样结束到很晚,手机也没注意看,回家就看到他剃了个平头,我想到去年他去援鄂也是剃了这么个头发,我就猜到他肯定又要去支援了。”
说到出征当天,汪洋洋回忆,当车辆缓缓开走时,他朝妻子的方向一直挥手,“我想用特别的方式和工作的她告个别,希望我们一起努力、各自坚守,早日打赢这场城市保卫战!”而妻子蒋远远则感到遗憾:“那天我本来想送一送他的,可惜因为知道得晚调不了采集班次,没能好好跟他道个别。希望他在前线能好好照顾自己,不要太记挂家里,等他回来,我想把欠他的拥抱还给他。”蒋远远说。
王世文&夏伟:一支护手霜,给你无声的关爱
胸外科监护病区护师王世文也是本次医院援南京公共卫生医疗中心医疗队中的一员,同时也是一名援鄂“老兵”。“这次疫情一发生,我没有一丝丝犹豫,并多次向领导报名参加支援工作,因为我有抗疫经验,我必须得上!”7月28日王世文随队出征,而她的丈夫——南京市江宁医院中医科主治医师夏伟,已参与转运120负压车上的新冠阳性病人整整一周。
王世文和夏伟结婚近5年,这次夫妻双双共赴一线、并肩与病毒作战,能够联系的时间少之又少。但王世文还是在丈夫为其整理的行李箱中感受到了他的关心:“他是一个比我还要细致的人,我在行李箱中看到了护手霜,可能因为我去年跟他说手被消毒水洗得很糙,他今年就默默给我准备上了。”王世文说,现在丈夫每天24小时值班、在路上奔波也不能回家,“希望他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和情绪,在疫情结束的那一天,我们能共同见证一如往常的南京。”王世文说。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仲崇山
通讯员 何雨田
编辑: 蔡姝雯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