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1月底被世卫组织宣布为国际关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新冠肺炎疫情,不仅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危害、对正常的生产生活产生严重影响,同时也给科技工作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这种状况很需要改变。”中科院院士、西北工业大学常务副校长、南京邮电大学有机电子与信息显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主任黄维,日前在接受交汇点记者采访时表示,“科技领域复工”还需多关注多给力。
黄维深有感触地说,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全国科技工作者坚守阵地、奋力拼搏,在新冠肺炎机理研究、检测、治疗、防控等方面合力攻关,不断推进新冠肺炎疫苗实验,研发病毒核酸检测试剂与设备,完善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不遗余力地向公众科普疫情防控知识,成为不可或缺、至关重要的战“疫”先锋,为保卫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推动卫生防疫事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与此同时,新冠肺炎疫情也给科技工作带来了不容忽视的挑战。
黄维指出,自1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将新冠肺炎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来,新冠肺炎疫情渐渐在全球范围内流行,对科技工作的负面影响也逐渐显现。
首当其冲的便是线下学术交流活动基本暂停。疫情管控期间,非必要事项人员不能聚集开会,国内大多数线下科学研讨、学术会议均已宣布取消或推迟,各级各类项目启动会、专家调研会、相关学科技术研讨会都无法如期举行,在国内长期从事科研活动的外国科研专家也相继回国。而在境外举办并未取消的各类学术活动,陆续有国家采取临时入境限制措施,如取消签证、暂停航班,导致我国科研人员无法正常参加境外学术交流活动。这无疑会影响我国科研人员在全球范围内参与学术交流的深度与广度。
其次,国内绝大部分科研实验室陷入停摆状态。受疫情影响,国内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实验室均处于关闭状态,部分实验科研人员被困家中无法复工,导致需要通过实验获取数据支撑的科研项目停滞不前。此外,由于延期开学,参与科研项目和实验的学生也无法按期开展研究工作。
部分科技型企业技术研发及未来发展受到影响。受交通管控、人员流动限制、上下游企业停工、外籍专家撤离等客观因素影响,部分高新技术企业复工后,将面临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受损等方面的考验, 企业技术研发及未来发展将受到一定程度影响。
“当前疫情防控仍处于关键时期,但疫情形势已经出现积极变化。为顺利实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广大科技工作者应尽快恢复正常工作状态,围绕‘六稳’开展工作,团结一心,全力以赴开展科技攻关。”黄维表示,科研中的每个突破, 都将成为人民群众心中最坚实的力量支撑。
首先应在政府层面加大政策激励、强化资金保障、扩大服务供给、聚集优势资源,支持科技型企业尽快复工复产。在做好做实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各地政府应出台实施符合当地实际的支撑政策,在检测试剂与设备开发、药物和疫苗研发、临床辅助诊疗技术和系统开发等方面积极布局。科学决策,合理配置,引导重大科研攻关项目及相关科研人员优先复工,相关科研产品优先应用于抗疫第一线。
提倡科研机构、医疗机构不受组织性质的限制,均可享受相应的免租政策。为疫情防控作出重大贡献的机构与企业,在科研项目资助、项目过程管理等方面给予优待。对于初创期的中小型科技企业,建议政府为其提供贷款贴息、减免租金、减征所得税、融资扶持等帮助,优化服务保障,降低科技企业融资成本,优化复工手续办理流程,做好服务事项网上办理,以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其次,各级政府要强化舆论引导,鼓励各地高校和科研机构科技工作者积极采用线上线下等多种办公模式,尽快分批恢复正常有序的工作秩序。对部分采购远程信息化办公平台的科研单位,可以给予一定的补贴和支持。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应广泛积极地采取各种信息化手段,更加注重科学管控、精密智控。在分批次恢复线下办公的同时,积极推广线上远程办公,有效保障疫情防控期间各项科研工作有序运转。结合云计算、云数据库、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手段,引导广大科研工作者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同时,逐步恢复正常工作状态,开展科技攻关。
乘众人之智,则无不任也;用众人之力,则无不胜也。打赢抗击疫情总体战、阻击战,需要每一位科技工作者保持科研定力,勠力同心攻坚克难,越是艰险越向前。战胜疫情是各国科学家的共同使命,我们要联合⼀切可以联合的外部力量, 充分发挥多领域多学科协同作用,共同开展科技攻关,尽快把研究成果应用到生产实践中,把论文写在抗击疫情第一线。
交汇点记者 蒋廷玉
编辑: 谢诗涵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