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多次在节日之际表达对教师的亲切关怀。在第三十六个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祝贺和诚挚的慰问,话语间传递出立德树人的期盼,尺素间饱含了尊师重教的深情,在扬州市职业大学师范学院师生中引起热烈反响。近日,该院举办师生座谈会,师生齐聚共议寄语。
学院院长厉爱民说,全院师生在新冠疫情期间克服困难,开展线上教学,努力提升教学质量,保证学习效果,大家在各自的岗位上为抗击疫情做出了贡献。对照总书记寄语,学院前期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师范生培养工作,特别是师德师风塑造方面,值得深挖细耕的地方还有很多。在今后的工作中,学院将在保障高质量通过学前教育专业认证的同时,从理想信念、道德规范、生活作风等方面入手,着重加强师德师风培养。
随后,学院师生代表先后发言。“关爱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团队成员、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负责人徐婧悦在过去一年中,一直在学院钱静教授指导下开展乡村留守儿童关爱帮扶活动,她在发言中谈到:“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教师节寄语中提出‘全国广大教师用爱心和智慧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点亮万千乡村孩子的人生梦想’。作为一名师范生,能够参与到关爱留守儿童的项目中,我觉得受益匪浅。为了确保达到预期效果,我们制定了周密的跟踪调查与关爱计划,多频次实地一对一对留守儿童进行关注、关爱,鼓励留守儿童自理自律,奋发向上。疫情期间,团队成员分别通过电话与结对关爱儿童保持联系,了解学生现阶段的情况,特别是疫情防控期间家庭的看护情况、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等。在参与项目的过程中我发现,我们确实是可以帮助到更多的孩子们向好向善,这让我更进一步明确教师身份的含义,也更加坚定自己将来要做一名点亮孩子心中梦想的好老师这一人生理想。”
学院教师代表、院青年志愿者协会指导教师周倩老师也与在座师生分享志愿团队多年参与特殊儿童志愿服务的体会,她说:“自闭症儿童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星星的孩子’,他们需要得到更多的耐心和关心才有可能从自己的世界里走出来。近几年,在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关心之下,新建的特殊儿童康复中心有着明亮的教室和宽敞的校舍,但最为关键的仍是老师的指引。志愿者们参与到特殊儿童服务之初,其实存在很多困难,比如没有特殊儿童教育相关知识和经验,儿童也不接纳志愿者。但是学生们没有气馁,通过查找资料自学相关知识,总结摸索与特殊儿童相处的方式,并一届一届传授经验,渐渐得到了儿童的认可。看到孩子和家长笑容的那一刻是学生志愿者们最为自豪的时刻,也是我们志愿服务坚持下去的动力。我们将会持续把这个活动做下去,也希望更多的师生能够加入进来。”
新疆班学生代表马丽吾坦谈到自己远离家乡求学的经历时动情地说道:“师范学院的老师们把我们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疼爱。还在新疆时,刘婷婷老师就跟当地老师对接,一一告知我们来扬州报到所需要的东西。到了南京,老师们等在出站口,把我们一路接到学校送进宿舍,看我们吃上在扬州的第一口热饭才放心。上课的时候,老师们非常耐心、细致地传授知识,还叮嘱我们要好好学习,以后才能回到新疆教育好当地的孩子们。扬州就像我的第二个家乡一样,给我留下很多温暖的回忆。明年我即将毕业,我一定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带着在扬州收获的满满感动回到家乡,将爱心传递给家乡的孩子们。”
参会的师生代表们也畅所欲言,就教师职业道德和发展前景提出自己的想法。座谈会最后,师范学院党总支书记翟星红表示,十三年来,学校 “智力援疆”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各项事业的推进都离不开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她希望,学院师生要把“立德树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断锤炼政治品格,灌注家国情怀,增强责任意识,对照“四个引路人”标准进一步以身作则,引导学生成长为不辜负党和人民期望的“四有好老师”。
据了解,扬州市职业大学师范学院秉承“两代师表,共同塑造”的办学理念,从志愿服务特殊儿童、关爱乡村留守儿童和五年制新疆班合作办学三方面充分发挥学院专业优势,以心动人,以情助成长,以文化润疆,让教育这枚希望的种子通过教师传递到学生,学生最终成长为新一轮希望的播种人,推动着一代又一代朝着中国梦努力向前奔跑。
通讯员 孙生民 翟星红 周倩
交汇点记者 王拓
编辑: 谢诗涵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