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怀揣科技梦想,青春相约挑战。近日,经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黑科技”专项赛评委评审,苏州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叶常青等老师指导的《时间-温度智能标签》项目在全国490件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全国特等奖,实现学校在“挑战杯”系列赛事中的历史性突破。
优异的成果不是偶然,而是团队所有人汗湿衣襟和咬牙坚持的必然结果。从项目在实验室的技术积累和改进,再到项目成品的制作,对参与团队的师生来说都是难忘的挑战。在项目的研发过程中,有一个步骤的实验失败了很多次,制备的样品在变色的灵敏度和对温度响应的准确度上始终达不到团队预期的结果,师生们就从前期的实验原理、实验过程中各个反应条件的控制、样品性能的测试方法等方面不断找原因,重复做了上百次实验,最终样品的性能才符合要求。
同学们白天在教学楼里上课,只有晚上才能挤出时间开会讨论。在深夜灯火通明的院士楼和团委办公室,他们加班加点做实验、交流讨论、修改文本与视频,直到凌晨两三点。同学们说:“疲惫在所难免,但我们不愿留下遗憾,我们心中有目标,青春就是用来奋斗的。”
在省决赛终审答辩时,有一位专家对项目的技术原理很感兴趣,提出了很多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团队成员沉着冷静,通过对项目的科学性和创新性分析,以实物产品的应用性展示,全面具体地回答了专家的问题。原本两分钟的答辩时间,由于答辩成员和评委的热情互动,延长到了近十分钟。最终,团队成员以过硬的知识储备和突出表现,获得了三位评委的一致认可。
国赛夺“金”历程如翻越山石的棱角,少不了磕磕碰碰,但成功的道路因曲折而呈现别样的风景。团队负责人俞朱敏同学说:“‘挑战杯’竞赛给我们提供了非常棒的平台,能够有机会和许多优秀院校的老师、学生进行学习和交流,是一段难忘的人生经历,收获满满。” 团队指导老师叶常青老师说:“项目从前期的调研到实验室阶段的技术积累,再到大赛的备赛过程,同学们都展现出了强烈的探索欲望和创新精神。本次大赛培养了学生们自主学习的习惯,提升了他们的综合能力,为学院专业建设注入了新的动力。”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自成立以来,实施“芯青年”菁材计划系统工程,引导青年教师积极响应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鼓励青年教师瞄准材料领域最新科研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树立创新思维、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师生共同成长。为了积极备战“挑战杯”,学院积极组织青年学子们组建团队、参加比赛、打磨作品并做好充分保障。指导老师与学生通力合作,充分挖掘项目的优势和特色;校领导和学院党政领导多次亲临模拟答辩和培训现场进行指导,为比赛取得优异成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历经校赛、省赛、国赛,经过网络评审、视频展示、现场答辩、实物呈现等各个环节,一路披荆斩棘,最终取得全国特等奖。
附项目介绍:针对近年来我国疫苗、药品质量安全状况所产生的诸多关系社会民生的紧迫问题,团队打造“3I”时间-温度智能标签,通过周期性微纳结构的排列形成结构色,颠覆传统颜料染料的化学成色方式,提供了一种特殊虹彩光泽的视觉效果,实现独特的印刷效果,利用颜色变化直观地记录医药产品在储藏运输过程中的温度异常,确保冷链运输过程中的安全。
“3I”标签具有极高的技术含量,团队拥有结构色光子晶体材料制备的6大关键技术和5项专利,获得多项科技奖励,具有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高技术壁垒优势。“3I”标签在保证药品安全性的同时,由于其成色原理和制备过程的高技术含量,还拥有无法仿制的特点,因此具有独特竞争优势和广阔市场空间。目前已得到江苏省疾控中心、苏州市疾控中心等相关机构认可,并已在药企推广应用,获得一致好评。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王拓 通讯员 徐燕华 王文娟
编辑: 王甜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