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一年一度的无锡世界物博会近日开幕,首场线下活动聚焦物联网与5G融合,彰显5G通信技术的重要地位。
放眼全球物联网领域,无锡物联网产业规模不断壮大,率先与5G融合,企业集群逐步形成,创新成果开始涌现,应用示范带动全省。“5G+物联网”等于什么?与会专家学者分享业界的最新趋势。无论是赋能工业互联网和无人驾驶,还是启动万物智联,江苏在关键技术上自主可控亮出一系列应用成绩单,江苏5G融合物联网找到了自己的节奏和进程,随着节拍“踏歌而行”。
5G赋能工业互联网,未来网络深度融合实体经济
“未来网络要适应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需要做到‘智能、柔性、可定制’。 ”首场物联网与5G融合创新发展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平表示,“智能、柔性、可定制”的载体即5G赋能工业互联网。
物联网与5G融合发展,不仅赋能工业互联网的再升级,还将推动人工智能、卫星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创新与应用,更将有效拉动我国乃至世界经济。张平说,到2025年,物联网预计可带动我国数字增加值3.5万亿元,带动其他产业增加值增长11.9亿元。
在江苏,5G融合工业物联网的案例比比皆是。以江苏省国信集团为例,其运用工业互联网构建了“江苏国信智慧能源信息化平台”。依托5G通信技术,目前接入了15家电厂、700个部门、8000个用户、1400多万装机容量。“平台通过物联设备实现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预警预测,动态呈现安全状况。”平台技术提供方朗坤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武爱斌说,在此之前,信息化平台软件被国外垄断,销售和维护价格高昂,现在成功实现国产自主可控,把“命门”掌握在自己手里。
依赖人力的物流行业,正努力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工业互联网技术把物流业从肩扛手提的传统模式,带入了科技驱动的新物流时代。位于南京雨花物流基地的苏宁云仓24小时“火力全开”,“5G融合工业互联网技术后可实现商品进出库调配、货物自动存储与移动。”据介绍,工业互联网最大的效能就是减少人力成本,实现卸货、拣选、包装、分拣、装车物流全环节的无人化。
当然,5G+物联网构成的新网络,还需要应对发展网络、产业、商业模式等方面的一项项具体挑战,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促进融合。
“从江苏5G工业互联网目前发展的情况来看,还暴露出数字基础设施不足、中小企业的设备联网率低、网络标准不明确、协议不同等问题。”与会专家建议,将5G纳入工业无线技术标准,通过边缘计算等技术实现生产区域网络全覆盖和各系统数据互联互通,鼓励企业、设备、产业链同步上云,通过“5G+边缘计算”拉近云与生产线的距离,打造扁平化、体系化、差异化的5G工业网络。
5G智能驾驶,让“聪明的车”驶向“智慧的路”
在交通领域,物联网的发展使得汽车与外界的关系进一步加强。无锡物联网创新促进中心内,车辆上的5G和物联网应用吸引了参观者的目光。
参观者坐进驾驶舱,仿佛在玩驾驶游戏的“远程驾驶”。与无人驾驶不同,远程驾驶是驾驶员坐在远程虚拟座舱里,通过屏幕实时观看车辆前方路况。驾驶人操作虚拟座舱里的方向盘等设施,通过5G网络将转向、加油门、踩刹车等信号迅速传输给车辆,远程遥控汽车驾驶。工作人员说,由于路测比较复杂,远程驾驶目前处于试验阶段,待技术成熟后,可以先运用到一些有危险性的工矿内,通过后端远程驾驶,来避免人员在车内实际操作。
远程无人驾驶正在探索,5G自动驾驶已实现质的飞跃。放眼欧美,以谷歌为代表的无人驾驶汽车携带的各种传感器可以检测到远达两个足球场范围内的物体,特斯拉无人驾驶汽车已经量产并投入使用。江苏省无人驾驶技术“另辟蹊径”,借助车路协同、高精度定位等核心能力,已有苏州高铁新城智能网联汽车先导区和无锡车联网先导区多个应用场景。
苏州高铁新城智能网联汽车先导区是苏州为智能交通世界大会打造的示范项目,目前一期项目已完成8.4公里道路改造。苏州移动副总经理陶群介绍,高铁新城一期建设在单车智能化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车路协同,借助5G低时延、大带宽的特点,让汽车对路侧信息进行有效判断,提升自动驾驶的安全性,为自动驾驶的规模商用奠定了基础。
在高铁新城自动驾驶开放测试道路上,乘坐自动驾驶车,驾驶员无须进行任何操控,凭借量产数据、数据驱动算法以及两者闭环自动化不断积累和迭代的“飞轮式”技术创新,即可自动实现车辆的加速、避让、停车。
5G技术已不仅仅局限于让汽车座舱智能化,而是开始让道路等基础设施更加“聪明”。无锡车联网先导区采用LTE-V2X技术,结合物联网、人工智能、ITS等新技术,重点实现了城市级端到端辅助驾驶,大大提高了交通效率,保障了交通安全。
走进无锡车联网先导区核心应用区,可以看到在每个路口均部署了双模RSU设备,全面升级了交通标识标牌,像这样的路口达到了40个。在实乘体验车上,通过智能后视镜实时获取所在路段前方路口的红绿灯信息、拥堵信息、周边车辆信息,同时通过V2X系统可以了解车辆与路口的距离,给出直行通过前方路口的建议时速。
5G启动万物智联,构建人与设备的万能网络
万物智联的基础是万站建成。大会嘉宾、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王琦透露数据,预计今年年底,三大运营商将布设75万个5G基站,从这个数字背后,可以感受到推进5G网络的巨大决心。江苏的5G基站也将在2020年底将达到55000个,为万物智联打好硬件基础。
5G硬件的高速配备已经启动万物智联的按钮,以智能门锁、空调、热水器为代表的智能家居产品已走进千家万户。遇到水龙头漏水和天然气管道漏气时,手机上可即时收到提醒,系统还可联动机械手关闭阀门,保证厨卫安全环境。南京物联传感技术有限公司研制的智能厨卫系统已在新建小区内广泛使用。“通过在阀门上设置低能耗物联网传感器,只需较低的成本,就能实现长期的安全预警。”公司负责人说。
通过整体的互联解决方案,已经能实现人和手机等设备的互联。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陈玉东在主题演讲中表示,交通、楼宇、能源与安防等方面的相互融合,也使得智慧城市一体化解决方案成为可能。
一栋“聪明”的楼宇内,会安装着二氧化碳、温度、暖通等各类传感器,使得楼内暖通系统、制冷系统、照明系统等都有实时监测和智能调控。江苏远景智能物联网全球创新中心工作人员介绍,以制冷系统为例,大楼多是中央空调设定温度,对于周围天气环境的变化不会监测调整。如果通过传感器监测天气情况,当楼宇“知道”过会儿要下雨,就会让中央空调减少大功率工作,一年下来可以节省不少能源。
不过,万物智联也是一把“双刃剑”。 物联网发展走到十字路口,面临各种新挑战,万物智联也引发隐私泄密的安全担忧。欧洲物联网理事会创始人罗布·范·克拉内堡在大会祝贺视频中表示,一方面一些技术与创新并没有提供有意义的服务,另一方面,创新的商业模式在安全、隐私、融资等等方面不透明,难以让人放心。他表示,随着5G与物联网的深度融合,连入网络的实体正在发生变化——可以是人,也可能是无人驾驶的汽车、家用电器,这就需要创新监管模式。他相信中国在物联网与智能化发展方面,将会获得巨大的成就。
交汇点记者 张宣 实习生 徐嘉曼
编辑: 谢诗涵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