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鲜艳的拱门、温馨的横幅、清晰醒目的指示牌……10月21日到22日,扬州市职业大学迎来了4816名2021级新生。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学校借力智慧科技、简化报到流程、倡导绿色低碳,营造出温馨的迎新氛围,做好新生入校“第一站”工作。
热情引导 “一对一”志愿服务温暖学生
“从扬州高铁站一出来,映入眼帘的是扬州市职业大学志愿者亲切的笑容。在志愿者的帮助下,我和家人顺利坐上了大巴车抵达学校报到地点。”志愿者们热情的服务缓解了新生们路途的疲惫和对新环境的不适。
据了解,该校600多名初心党员服务队、各学院党员教师、志愿者参与迎新工作,他们分布在火车站、汽车站、校门口、行李存放点、核酸监测点、学生生活区等各个站点,是新生贴心的“守护者”。迎新当天,他们身穿红色马甲穿梭于校园中,为新生引导答疑、提拿行李、指引道路、温暖护航。
据悉,为实现新生从家园到校园的无缝对接,今年,学校采取“一对一”迎新志愿服务,每一名新生都有一名老生对接服务,帮助新生们办理各项手续,带领他们熟悉校园,适应新生活。
“祝你生日快乐……”面对递到面前的惊喜生日蛋糕,伴随着祝福的歌声,资源与管理学院环工2103班新生赵曾崇在校门口报到处就感受到满满关怀,和在场的学校领导、班主任、热心的学长学姐一起度过了一个别样的生日。赵曾崇又惊又喜,“我幻想过着无数次和职大见面的场景……但却从未想到会是这样的感动,感觉特别幸福。”学校通过新生登记信息,找到当天过生日的17位新生,并送上了生日蛋糕,让他们在离家的日子也可以感受到家的温暖。
精准防控 筑牢校园安全防线
为切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确保新生报到流程有条不紊地推进,学校提前对迎新工作进行了周密的部署,制定了新生错峰报到方案,对新生引导和报到流程进行了统一规范。在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的引导下,新生们通过测温,查验健康码,身份核验后,方可进入校园。
“中高风险地区、已经返校的居宿舍隔离,没有抵达学校的,暂缓到校。我们要求所有乘坐火车、高铁或长途大巴返扬的学生必须乘坐学校接站车辆抵校。学生入校后全员进行核酸检测。”学生处处长袁新进介绍,“按照规定,学生返校报到前2天,凭当天的‘一码一卡’、承诺书、健康登记表,通过班级群向班主任网上健康申报。班主任结合‘日查日报’情况审核后,决定学生是否可以正常返校。”袁新进表示,学校将根据在校生人数安排学生堂食或购餐后在学生宿舍用餐。学生错峰分散就餐,不合餐、不分享餐食、进餐时“食不言”,禁止购买外卖。
简化流程 绿色通道入学无忧
为更好地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新生入学,学校开通“迎新系统绿色通道”,新生在收到录取通知书后即可通过迎新系统登记线上绿色通道信息,开学直接报到入学,精准开展家庭经济困难新生认定工作,为经济困难新生资助政策落实打好基础。在迎新现场,“绿色通道”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耐心地向新生讲解新生资助项目,发放“爱心礼包”,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新生顺利入学。截至目前,共有309名2021级新生通过绿色通道入学。
此外,学校简化了线下报到流程,在迎新系统上线了提前选宿舍功能,新生们还未进入校园,就已在线上选好了宿舍。
亮点频出 各学院花式迎新创意多
机械工程学院为35名成绩优异的家庭困难新生代表送上神秘的专属定制礼包——机械制图板,嘱托新生炼就专业技能,创造美好前程;艺术学院师生应扬州市公安局新盛派出所邀请,通过最接地气的方式把反诈宣传图片设计在口罩上,提醒新生冷静思考,提高防范意识;医学院为当天过生日的新生送出《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和定制U盘,U盘内提前准备了学院拍摄的“红医精神代代传”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微视频,记录了学长学姐们寻访身边老红医的故事,引导新生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国使命;师范学院教师和学长学姐购买了扬州风光手绘明信片并手写祝福,为新生送上“爱的明信片”,寄语新生珍惜青春岁月,实现自我价值。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王拓 通讯员 袁泉 梁孝梅 刘灿忠 郭雨旸
编辑: 王甜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