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6月起,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团委“青春心向党,关注银龄人,让爱零距离”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以党史学习教育为抓手,引领团员青年赓续红色精神血脉,转化党史学习成果,在“我为群众办实事”的生动实践中勇担青春使命,走进城乡、贴近群众,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活动。
青春引航,向老党员汲取奋进力量
6月26日-7月12日,队员们先后寻访了学校退休党员教师和常州部分党龄50+的老党员,聆听前辈的奋进历程,汲取青年的奋进力量。当“00”后的志愿者遇见了“90”后的老党员,党性提升卓有成效。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李华宇同学感慨地说:“我听了老党员们年轻时的奋斗事迹后,内心十分激动,为自己生在中国倍感骄傲。红色基因,只有融入实践才能生生不息,只有对接使命才能彰显威力。我要向身边更多人讲述老党员的奋斗故事,传播红色文化,把党的伟大历史学习好,把党的优良传统发扬好。”
青春强基,访纪念馆传承永恒初心
7月4日,队员们参观学习了“党旗飘扬 龙城奋进——常州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展览。队员们通过珍贵的文物实物、翔实的档案资料、生动的图片视频,谈初心、话使命,全方位、全过程、全景式感受中国共产党在常州大地上的壮阔历程。
团队指导老师曹晓旭还前往王诤将军纪念馆,为队员们录制《永不消逝的电波,永不忘却的初心》党史教育视频,打通线上平台,让队员们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帮助团员青年坚定理想信念,永葆初心使命,向着党旗指引的方向,以实干笃定前行。
青春筑梦,助银龄人跨越数字鸿沟
为群众办实事,是团员青年党史学习教育的切入点、落脚点。6月30日-7月15日,队员们携手常州三井街道藻江、天安社区,永红街道香江华廷社区,将科普活动作为党史学习成果的“试金石”、践行初心使命的“磨刀石”、激励担当作为的“助推器”,聚焦老年群众“难过智能关”的问题,开展智能手机操作科普讲座,队员们根据社区居民需求,先后就手机基本操作,微信、导航、“我的常州”、“学习强国”、修图、淘宝等软件的使用办法以及电信诈骗识别小技巧等进行了一对一指导,助银龄老人跨越“数字鸿沟”,乐享智慧生活。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专业的张云飞认为:“大学生要在实践中学习党史,在实践中见证历史。不能仅停留在听故事的层面,要联系实践去学习,把学到的东西应用到生活中,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青春建功,探认知症社区照护模式
为指导队员们在知行合一中转化党史学习成果,主动担当作为, 6月起,队员们联合武进区人力资源培训考试中心、三井街道府田社区老年大学、牛塘镇卢家新园小区及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阳湖院区,共同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认知症社区照护模式。
认知症是由脑部疾病所导致的一系列以记忆和认知功能损害为特征的综合症候群。在老龄化的时代,世界上每3秒就有一个认知症出现,目前我国认知症患者人数已居世界第一。但很多人对此的认识仍存在大量误区,导致我国认知症就诊率和治疗率非常低,患病群体生活质量有待提升。调研中,队员们不仅向居民科普了什么是认知症以及认知症的临床表现,用MMSE量表进行现场筛查,帮助他们加深对认知症的认识,还与阳湖二院专家就校、医联合开展惠民知识科普活动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校、医、社区三方合作搭建受益平台,推动志愿服务专业化,探索一套可复制推广的认知症养老服务体系,让群众享受到更专业、更贴心的就医服务。
据了解,本次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团委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推动落实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引导广大团员青年厚植爱党爱国情感的重要举措。学校党委委员、副院长张震宇表示,伴随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助老服务的刚性需求将越来越大,我校团委将以此为起点,常态化、持续性开展助老扶老志愿服务,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服务社会的源动力,指导团员青年把小我融入人民之大我,在全社会营造“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氛围。
通讯员 曹晓旭
编辑: 蒋明睿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